千岩万壑碧嶙峋,密有双成瑞此君。
破箨猗猗联绿玉,并梢袅袅舞清薰。
巧穿怪石嵌空地,色映虚亭窈窕云。
比节合心皆美事,孤高殊喜不同群。
《咏双竹》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孤高独立、与众不同的美好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岩万壑碧嶙峋,
密有双成瑞此君。
破箨猗猗联绿玉,
并梢袅袅舞清薰。
巧穿怪石嵌空地,
色映虚亭窈窕云。
比节合心皆美事,
孤高殊喜不同群。
诗意和赏析:
《咏双竹》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曹勋对竹子的赞美。诗中的“千岩万壑碧嶙峋”,形容了竹子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之间,绿色的竹影点缀其中,呈现出壮美的景象。诗中的“双成瑞此君”指的是两根并立的竹子,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诗中继续描绘了竹子的特点和形态,如“破箨猗猗联绿玉”,形容竹叶交错纷繁,绿意盎然;“并梢袅袅舞清薰”,描绘了竹叶轻盈摇曳的姿态,如同清风拂过。
接着,诗人以“巧穿怪石嵌空地,色映虚亭窈窕云”表现了竹子的巧妙生长之美。竹子像是巧妙地穿过奇形怪状的石头,生长在空旷的地方,使得竹影和竹色与亭子、云彩相映成趣,呈现出幽雅的景致。
诗的最后两句“比节合心皆美事,孤高殊喜不同群”,表达了诗人对于孤高独立、与众不同的美的追求。竹子结节分明,而且它们相互间的节奏和韵律却是和谐的,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来比喻人们在美好事物中找到共鸣和契合。同时,孤高的竹子因其与众不同而独具魅力,而诗人也由此得到喜悦。
整首诗以其清新明快的笔触,以及对竹子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高独立品质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妙景致。
玉皇前殿掌书仙,一染尘心下九天。莫怪浓香薰骨腻,云衣曾惹御炉烟。
清且沦漪,有美一人。怀哉怀哉,率土之滨。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乞儿还有大通年,三十三人碗杖全。薛庶准前骑瘦马,范酂依旧盖番毡。
客舍犹寻未见书,邺侯可止万签余。君家酿玉推能事,得及重阳把盏无。
君臣庆会豁余机,百亿山河尽贡归。拈起太平无价宝,乾坤何处不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