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写幽韵,洗耳听寒涛。
吟声自摇动,误疑泛鱼舠。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咏松》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作品。这首诗词以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情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潜心写幽韵,
洗耳听寒涛。
吟声自摇动,
误疑泛鱼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松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了诗人对松树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句“潜心写幽韵”,表达了诗人专注地描绘松树的幽美之处。这里的“幽韵”指的是松树独特的气质和意境,可能是指它们高洁挺拔的姿态以及与寂静环境相得益彰的美感。
第二句“洗耳听寒涛”,通过耳朵与涛声的联系,表现了松树的声音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和清新感。这里的“寒涛”形容松树的声音如同冰凉的海浪般澎湃有力,使人心旷神怡。
第三句“吟声自摇动”,表达了松树的声音自然而然地摇动着。这里的“吟声”指的是松树的声音,它们在风中低吟悠扬,使人感受到松树的生命力和韵律之美。
最后一句“误疑泛鱼舠”,通过诗人的错觉,将松树的声音与泛舟的鱼船联系在一起。这里的“误疑”表明诗人被松树的声音所迷惑,仿佛听到了泛舟的鱼船声音,强调了松树声音的奇幻和具有迷惑性的特点。
通过这首诗词,诗人胡仲弓以松树为媒介,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通过描绘松树的声音、姿态和气质,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境界。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深情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松树的思考和感悟。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