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丫头岩》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变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川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咏丫头岩》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经在采石山头见到了一双蛾眉,看到了淡妆浓抹的两湖美景。这是什么样的老妇人生出了这样的女儿,又看到了双髻盘起的发髻,更加奇特。五丁刻画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黛绿则常被用来装点假山,起到灵动的效果。春风吹过,花季少女不愿束发为妇,头上的素螺髻不再束缚着丝线。梳云沐雨的容颜为了谁而打扮,相逢时的婉转变化就像这样。历史上的古今几经品题,我陷入了炎热的劳役,怎能写出诗句。我怀疑前川的月亮已经照不满了故乡的半边天,嫦娥是否对此感到妒忌。

诗意和赏析:
《咏丫头岩》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蛾眉、浓妆淡抹的两湖美景,以及双髻盘起的发髻,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独特之处。通过对盘古神话和假山的提及,诗人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春风吹拂下的花季少女拒绝束发为妇,表达了对自由和美丽的追求。诗人对自己的困境表示无奈,他在炎热的夏天被困于劳役之中,无法有闲情写诗。最后两句以嫦娥和前川的月亮作为象征,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嫦娥和前川月亮的联想,诗词也带有一丝忧愁和思乡之情。整首诗词意境优美,描写细腻,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感染力。

  • 《和武相公早春闻莺》

    早晚飞来入锦城,谁人教解百般鸣。春风红树惊眠处,似妒歌童作艳声。

  • 《颂一百则》

    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踏毗卢顶上行。

  • 《杨凝式行书》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 《题赵松雪画四首》

    竹色萧萧木叶齐,石边芳草迥凄迷。断猿月落愁人去,正在黄陵庙里啼。

  • 《入蜀》

    万水千山音信希,空劳魂梦到京畿。漫天岭上频回首,不见虞封泪满衣。

  •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斜倚朱门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