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永阳大雪》

清流关前一尺雪,鸟飞不度人行绝。
冰连溪谷麋鹿死,风劲野田桑柘折。
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
老农自言身七十,曾见此雪才三四。
新阳渐动爱日辉,微和习习东风吹。
一尺雪,几尺泥,泥深麦苗春始肥。
老农尔岂知帝力,听我歌此丰年诗。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永阳大雪》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永阳地区下大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农耕生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流关前一尺雪,
鸟飞不度人行绝。
冰连溪谷麋鹿死,
风劲野田桑柘折。
江淮卑湿殊北地,
岁不苦寒常疫疠。
老农自言身七十,
曾见此雪才三四。
新阳渐动爱日辉,
微和习习东风吹。
一尺雪,几尺泥,
泥深麦苗春始肥。
老农尔岂知帝力,
听我歌此丰年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大雪的景象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思考和对丰收的期盼。

首先,诗中描述了清流关前下了一尺厚的雪,雪花纷飞,鸟儿无法飞过,人行道也被切断。这种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大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接着,诗中描绘了冰连溪谷,麋鹿因无法觅食而死亡,野田中的桑树和柘树也被风劲的雪压断。这些描写表现了大雪对自然界的影响,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和无情。

然后,诗中提到了江淮地区的气候湿冷,常年受到疫疠的困扰。这种描写暗示了农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生存的现实。

最后,诗中出现了一个七十岁的老农自言自语的场景,他回忆起自己曾经见过类似的大雪,但那时只有三四寸厚。这种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也暗示了老农对于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词通过对大雪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描写农耕生活的困难和对丰收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和张功父梦归南湖》

    一生两事苦相关,从仕居贫并作难。顾我雪穿行脚袜,羡君身作在家官。晓分京兆月半璧,夕问南湖水几竿。桃李能言春满坐,向人犹自诉霜寒。

  • 《雁山》

    山川秘灵迹,海近气常阴。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云龙归绝顶,花鸟傍禅心。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 《竹房》

    三茎曲与两茎斜,径直门风八字开。拟向翠微寻路入,知他赚却几人来。

  • 《首夏》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 《德回上人写予真求赞》

    非律非禅自在身,免丁不纳没公凭。明知未是庞居士,且可题为破戒僧。

  • 《幽居院》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