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骑收人迹,簪绅杂道流。
引杯忘日永,得句与山幽。
行在今当路,中兴此望州。
为将登览目,著处访边筹。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用幽字韵呈汪守谢倅》
朝代:宋代
作者:陈傅良
《用幽字韵呈汪守谢倅》是陈傅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幽静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意:
这首诗以幽静的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第一句描述了旌骑归来,收拾了人们的足迹,官员们的身份与普通行人的混杂。第二句提到了引杯忘日,意味着在幽静的环境中,作者可以忘却时间的流逝。第三句表达了得到一句诗句与山幽相伴的喜悦。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行走在当今的道路上,展望着这个地方的兴盛,同时也表达了登临名山、探访边疆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以幽静的意境为基调,通过对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感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平仄和韵律,使整首诗显得韵味十足。作者通过描绘景物,将读者带入幽静的环境中,体验到随之而来的宁静与喜悦。
这首诗词旨在传达一种追求幽静与自我思考的情感。作者希望通过远离喧嚣,沉浸于山幽之间,忘却时间的流逝,以此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诗中也包含了对当今社会状况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对于探索名山和边疆的向往。
该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同时给予读者以启示,让人沉思。通过诗词中所描绘的幽静之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自我思考、追求内心平静的共鸣。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纷纷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
瑞兽香云轻袅,华堂绣幕低垂。人生七十尚为稀。况是钓璜新岁。登俎青梅的皪,明阑红药芳菲。天教眉寿过期颐。常对风光沈醉。
雪气着我屋,鸡肤畏薄衾。春寒竹窗睡,晓梦故乡心。多病妨豪饮,无私称苦吟。小炉炽新炭,卯酒再三斟。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山泉潄玉琴,尘世谁知音。植杖憩于此,顿消名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