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胸中有全室,能文纸上无脱稿。
老禅善画亦如是,毛锥未出意行到。
解衣盘薄小经营,蓦然挥洒笔如扫。
我思诗画本一律,众作徒多等蝉噪。
画手无如王右丞,一似诗中杜陵老。
正缘此老襟韵高,工拙奇常无不好。
斲轮妙处不可传,此事难从笔端讨。
由来万法生一心,贯彻精粗无二道。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元韵答清老》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对巧匠和老禅善画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在诗画创作上的追求和心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巧匠心中充满着全屋的智慧,
能将文采娓娓地展现在纸上。
老禅善画亦如此,
毫无遗漏地表达着内心的意境。
解衣盘薄,小心经营,
突然挥洒笔墨,如同扫尘一般。
我想,诗和画都是一样的,
只是众多作品中,有些像噪音的蝉鸣。
画家没有像王右丞这样的匠心,
就像诗中的杜陵老人一样。
正因为有这位老人的韵味高超,
工艺精湛,常常没有不好的作品。
但是,其中的精妙之处无法传授,
这个问题无法通过笔端解决。
从古至今,万法皆源于一个心灵,
贯彻精细和粗糙的艺术,没有二分之道。
诗意和赏析:
《用元韵答清老》这首诗词以巧匠和老禅善画为隐喻,表达了王炎在诗画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心境。诗中通过比较巧匠和老禅善画的技艺,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豪和自信。他自比为巧匠,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展现于纸上,而画家老禅则以其善画的能力和内心的意境得到赞赏。作者深谙解衣盘薄、小心经营的艺术之道,却也能突然挥洒笔墨,如同扫尘一般洒脱。他认为诗和画都是一样的,有好也有差,其中许多作品只是噪音般的蝉鸣。通过赞美画家王右丞和诗中的杜陵老人,王炎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像王右丞和杜陵老人那样,具备高超的技艺和韵味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诗词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万法皆源于一个心灵,贯彻精细和粗糙的艺术没有二分之道,艺术创作的路途需要通过内心的追求和感悟来实现。
这首诗词通过对巧匠和老禅善画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通过赞美王右丞和杜陵老人,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技艺和韵味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强调了内心追求和感悟对于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于创作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无法言传的难题。这首诗词通过深入的隐喻和精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诗画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的追求,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作者对于艺术的热情和对于创作的思考。
岸树枝枝瘦,汀芜节节枯。云留雪也且,风与屋相呼。一老冻欲死,群仙知也无。更缘诗作祟,病骨转清臞。
碧幢仁施合洪钧,桂树林前倍得春。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幕府山头对碧天,英英群彦满樽前。共扶元气回阳九,各放光明照大干。短李迂辛杂嘲谑,箕张牛奋总安便。独怜何逊今漂泊,望断寒云暮霭边。
丹青台殿起层层,玉砌雕闹取次登。禁近恩波蒙葬地,内家香火傍掸灯。丰碑巨刻书元宰,碧海红尘问老僧。礼罢空王三叹息,自穿萝径拄孤藤。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晓风山郭雁飞初,霜拂回塘水榭虚。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青门远忆中人产,白首闲看太史书。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