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上昔相逢,同时执桂丛。
远游悲聚散,投老信穷通。
静见贤人节,恬知达士风。
淹留君莫叹,荣辱竟虚空。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用元韵因寄邦直》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元韵因寄邦直》
濠上昔相逢,同时执桂丛。
远游悲聚散,投老信穷通。
静见贤人节,恬知达士风。
淹留君莫叹,荣辱竟虚空。
译文:
曾在濠河之上相遇,同时手握桂枝。
远游时悲叹离散,为投奔老去寻求安宁。
静静地观赏着贤人的品德,心境宁静地领悟到达士的风范。
请不要叹息我的逗留,因为荣辱终将归于虚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濠上昔相逢”指的是诗人和朋友曾经在濠河畔相遇的情景,而“同时执桂丛”则象征着他们曾经共同追求荣誉和成就。然而,时间的流转使得他们远离彼此,感叹着人生的离散和迁徙。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诗人对老去的寄望成为他心灵的寄托,希望能够找到安宁和满足。他在寂静中观察到贤人的节操和达士的风范,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最后,诗人表示荣辱并不重要,终将归于虚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通过描写濠河之上的相遇和共同追求,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随后,他以远游和老去的形象,抒发了对离散和无常的感慨。然而,在颠沛流离的旅途中,诗人通过静观贤人的节操和达士的风范,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宁静的境界。最后,诗人以荣辱归于虚空的观念,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词情感内敛而含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真理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场景和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剑津初筮著能名,大府今看佐属城。愧我赠行无好语,只将戒惧与明诚。
都门箫鼓动哀音,丹旐西归诏祖临。故府簪裾空堕泪,高原松槚已成阴。藩朝宣力由忠荩,彝鼎书功映古今。他日甘棠知不剪,五州遗德在人深。
四海岂不广,一身何所归。倦游成白首,知已固黄扉。愧我尚斗食,如君犹褐衣。长年恨相远,晚岁得相依。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土膏入新萌,秀色来衮衮。归休顾衰兰,面目呈可悯。儿童互撏拿,奴仆恣嘲哂。敢望群萧艾,叶置等朝菌。即这粹而温,忍死子不愠。山翁饱经事,遇物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雕墙风定,绮窗烛灺,沈吟独坐。料雪霜深处,司花神女,暗里焚百和。恼人一阵香初过。把清愁薰破。更那堪得,冰姿玉貌,痛与惜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