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绔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
催科里正莫频频,
望麦登场更浃旬。
纨绔向来无饿死,
黄冠此去罢迎神。
田间作苦谁怜汝,
天上调元合有人。
自叹农家消底物,
百金斗米便回春。
【中文译文】
在这封用韵的赋文中,田家在岁末的感慨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
缴纳赋税的日期已经不断逼近,
期待着麦子的丰收将在不久后到来。
贵族们素来没有死于饥饿之苦,
而他们这次离去是为了迎接神灵的到来。
田间辛勤劳作的人啊,谁会怜悯你们呢?
上天却调配着元气,却没有人关注。
自诩为农家的底层人士,
只能自叹无奈,但百金能换回斗量的米粮,将带来春天的希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农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田间劳作者的关切和对社会阶层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岁末催科、期待麦收的情景,以及贵族们迎接神灵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苦农人命运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纨绔和黄冠分别指的是贵族和士人,他们通常不会饱受饥饿之苦。而农民们却在田间辛劳,却很少得到关注和同情。诗人以天上调元的表达方式,暗示着社会的不公和农民们的命运不受人关注。
最后两句"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表达了农家人士的心声。他们深知自己在社会中的底层地位,但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工作,用一百金钱能换取一斗米,带来春天的希望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农民生活的关切。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和明快的韵律,表达了对社会阶层不公的批判,同时也赞美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精神。这首诗寓意深远,让人深思社会的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千朵齐开雪面皮,一茅初长紫兰枝。一芽来岁还千朵,谁见开花似雪时。
来人云虎出,留此到昏钟。寺小于诸刹,山高似众峰。未寒先得雪,已夏尚如冬。老子曾游浙,微微有辨锋。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佳花日封溉,恶草时剪薅。花事犹未绪,草意复已高。三叹谓老圃,不得偿秋毫。荣悴岂其天,置之听所遭。老圃顾我叹,吾岂仇莠蒿。兹圃吾所职,不尔毋乃叨。君言固近厚,吾躬敢辞劳。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位高空倚命,诗妙古无人。有感禾争熟,无私吏尽贫。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