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卧丞相庐,东轩富修竹。
如对古贤人,高标镇浮俗。
露气沃人清,烟色沾衣绿。
丹凤何时来,瘦损琅玕玉。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咏竹寄元忠》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居丞相的庐宅,东轩种满了茂盛的竹子。
如同古时贤人,高雅地镇压了庸俗之气。
露水滋润着人的清心,烟色染上衣裳的绿意。
红色凤凰何时飞来,使得竹子更加苗条,宛如琅玕玉器。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郑獬将竹子作为寄托情感的象征,借以表达对元忠的思念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和正直,与贤人的品质相呼应。诗人以竹子的清新和绿色来象征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世俗庸浮的厌倦,渴望有贤人的风范来镇压低俗之气。最后,诗人寄托了对元忠的思念之情,并希望元忠能够回来,使得竹子更加苗条,美丽如玉。
赏析:
《咏竹寄元忠》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追求。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庸俗世态的不满。诗中的竹子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清新纯洁的心灵。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元忠的思念和对贤人风范的赞美。最后两句中的丹凤和琅玕玉,以寓意的方式增添了诗情的悠远感和美好愿景。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对友谊的真挚表达。
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忆昔白头者,於中第几人。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虞渊谽谺纳归日,金枢吐月相承出。初离积水看若飞,稍映微云盻犹眣。是时蓐收肇视政,莎鸡振羽鸣蜩卒。姮娥靓妆觐玉帝,砍轲中途婴祸疾。旅人苦热爱清凉,快睹光辉满蓬筚。愿开宝鉴照覆盆,岂拟瘴尘昏点漆。隋珠惭固重革柜,和璧嗟蒙韎韦靴。吴罡树折不自谋,纤阿马弱无人叱。
城笳吹下暮云边,萤照书帷夜未眠。游子不堪征袖薄,西风懒诵捣主篇。
弱冠登龙入粉闱,少年清贵古来稀。袖中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卓笔玉堂寒漏迥,捲帘池馆水禽飞。三台位近犹多逊,閒听秋霖忆翠微。
仁莫如父子,义莫如君臣。二者尚有失,自馀恶足论。
天风忽披拂,搅我襟袂清。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曾於沧海看,浩荡此时情。仿佛见三山,汹涌波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