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强於二石弓,文场早合擅元戎。
东西涂抹未为老,左右图书那得穷。
三日窥牛酬壮志,十年到凤策奇功。
更须传取长生诀,蜜炬高烧不受风。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用子有述怀韵为寿》是一首宋代洪咨夔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笔力强於二石弓,
文场早合擅元戎。
东西涂抹未为老,
左右图书那得穷。
三日窥牛酬壮志,
十年到凤策奇功。
更须传取长生诀,
蜜炬高烧不受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洪咨夔对自己才华的自豪和对长寿的向往。他自比笔力比二石弓更为强大,指明自己的文学才能超过了军事力量。他早年就展露文采,善于应对文场上的辩论和竞赛。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学问并不认为已经老去,仍然有广泛涉猎的兴趣。他将左右书籍比作东西,表示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
诗中提到了"窥牛"和"凤策",这是两种古代的兵器。"窥牛"是一种观察敌方阵容的兵器,而"凤策"则是一种标志着功绩和荣耀的兵器。通过这两个兵器的比喻,洪咨夔表达了自己努力追求壮志和取得卓越成就的决心。他表示自己已经用三天的时间窥视战略,以回应自己的壮志,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达到了取得卓越成就的地步。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长生诀"和"蜜炬"。"长生诀"指的是一种传说中能够获得长生不老之术的秘籍。而"蜜炬"则是指一种燃烧蜜糖的蜡烛,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洪咨夔表示,他需要传承并掌握长寿的秘籍,以保持自己的文学热情,并在风雨中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洪咨夔对自己才华和学识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长寿和卓越成就的向往。他运用了兵器的比喻和古代传说的意象,将自己的才华与壮志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和学问追求中的决心和毅力。诗中使用的象征意象和修辞手法丰富而有力,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洪咨夔的情感和理念。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简练而意味深远。通过对文学、学问和长寿的思考,洪咨夔展示了他对个人成就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于自我奋斗和追求卓越的思考。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