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绝句》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段成式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
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张希复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
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郑符

作者介绍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作品评述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老松青桐联二…绝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作品。诗的内容是描写游览长安城内各寺庙的联句,其中包括靖恭坊大兴善寺的景色。

诗的中文译文: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
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
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郑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长安城内各寺庙时的景色和感受。通过描写不同的寺庙和景物,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修行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长安城的繁荣和寺庙的壮丽。

第一联以靖恭坊大兴善寺为背景,描述了一棵老松和青桐,表达了游人以松树为系马之地,以寺庙为投针之地的情感。通过松树和寺庙的形象,诗人深化了游人对寺庙的赞美和敬仰。

第二联以乘着晴朗的天气进入精舍为情景,描述了语默和东林,意味着诗人在精舍中默默地修行,思考着比丘教育的东林传统。诗人还表达了与忘机的朋友们在一起,共同欣赏禅宗吟咏的情感。

第三联以细雨过后的景象为背景,描述了微小的尘埃消散的情景。支郎和许数过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两位出家人,代表着朝圣者。诗人表达了游人在寺庙中一起闻草的香味,预示着多罗竟不需要算数。

整首诗通过各个寺庙的描写,展示了唐代长安城的富饶和佛教文化的兴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敬意和对寺庙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清新,字句简洁,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和诗人对寺庙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之情。

  • 《垂柳》

    垂柳碧髯茸,楼昏带雨容。思量成昼梦,来去发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碧虚从转笠,红烛近高舂。怨脸明秋水,愁眉淡远峰。小园花尽蝶,静院酒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

  • 《久雨喜晴检阅计院纪以舂容之篇敬用韵为谢》

    乐天何爱咏,尧夫非好吟。愧乏康济术,粗怀饥溺心。弥旬雨翻屋,耄倪泣苍{左昏右页}。微臣职刍牧,痒痛入肌深。行若负刺芒,坐如隐毡鍼。再拜告神明,寸心秉坚金。蠲租还已债,议狱并弛刑。但求讲实政,何暇竞虚名。天威咫尺临,昏翳忽开明。宿苗既丰硕,穉秧靡飘淫。阿香亦效

  • 《过荻塘次韵》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 《赵松雪八骏图》

    赵家王孙擅好书,更复画马如江都。尝从玉堂罢春直,惯写天马随监奴。马来西宛龙八尺,势或怒惊如鹊立。似疑初浴荥河波,身上龙纹五花湿。王孙写骏不写形,运思已入天机精。都将临池古书法,落笔一扫千人惊。今逢此图乃八匹,老我见之唯叹息。人间驽马漫纷纭,天上龙文谁购得。

  •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抱膝且不可,出门

  • 《忆昔行送李成这徵君》

    忆昔与郡同射策,同舟同馆心胶漆。万言人奏甘弃置,赖有湖山好看客。归装濡滞及黄池,半菽寒菹作除夕。慨慷相与期古人,聊复名场借梯级。君家三秀立分鼎,太阿觉群锋更颖。吏行鹜閧尘坌,寒露玉壶琼光炯。五羊仙伯两眼明月秋,荐书万里徹冕旒。四贤同时一纲收,朔风扶柂长江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