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戒少汁熬,琴忌大弦急。
人惟广斯胖,道亦巽者入。
身行栈百折,目送塔九级。
今日觉昨非,与过宁不及。
我池鱼洋洋,我牧牛湿湿。
何能苗助长,但勿井多汲。
砚蜍清晓冰,瓶笙永宵泣。
炊冥儿欢呶,酿恶婢羞涩。
家山薄言归,田舍随意葺。
君看十八侯,谁数达与吸。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又次程嘉定三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再次访问程嘉定
鼎中的汤少而浓,琴音中不宜过于急。人要广阔而胖,道要柔顺而入。身体行走在摇摆的栈道上,目送着九级高塔。今天觉得昨天不同,与过去相比更加满足。我池塘中的鱼自得其乐,我放牧的牛身上湿漉漉的。如何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只需不要频繁地汲水。砚台上的蛙儿在清晨啼鸣,瓶中的笙声在夜晚永远哭泣。炊烟中的孩子欢快地叫喊,调酿恶婢受到惩罚时羞涩不已。家乡的山区话很简练,田舍随心所欲修葺。君可看到那十八位侯爵,谁能数出他们的荣耀与消亡。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了洪咨夔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他通过一系列对比和隐喻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道德的关系。诗人通过对鼎汤、琴音、人体、道德、自然等元素的描写,反映了人的行为应当符合自然的规律,并且应该注重柔顺、广阔和满足。他让读者思考人生的变化和自我反省,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行为,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观察。诗中出现的鼎、琴、人体、摇摆的栈道、高塔等形象,以及砚台上的蛙儿、瓶中的笙声等意象,都起到了丰富诗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诗中的“人惟广斯胖,道亦巽者入”表达了诗人对人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认为人应当广阔胖大,意味着人的胸怀和品德应该宽广而宏大,遵循柔和、顺从的道德原则。
诗中的“身行栈百折,目送塔九级”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目标的追求,通过栈道的摇摆和目送高塔的描写,表达了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以及对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还出现了农田、家山、炊烟等乡土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又次程嘉定三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诗意深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体现了洪咨夔的独特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思考。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