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端可补诗亡,形秽何堪在玉傍。
方苎萝山尤觉艳,入旃檀国不知香。
一枝我欲簪蓬葆,七字君宜和柏梁。
卧雪家风要人继,莫因摇落便凄凉。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写给袁卿相子的回答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篇端可补诗亡,
形秽何堪在玉傍。
方苎萝山尤觉艳,
入旃檀国不知香。
一枝我欲簪蓬葆,
七字君宜和柏梁。
卧雪家风要人继,
莫因摇落便凄凉。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思考和对文风的批评。作者首先提到百篇经典之作可以弥补诗人的逝去,意指自己才华横溢。接着,他将自己的作品比喻为不值一提的草芥,认为自己的作品与高尚的文学作品相比是卑微的。他用方苎和萝蔓来形容自己的作品,认为它们虽然在寻常的山野中可能会显得美丽,但放在珍贵的玉器旁边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和古代伟大的作品相媲美,同时也呼唤后人能够继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不要因为自身的失败而导致家族的凋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深远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谦和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贬低,表达了对古代经典文学的敬仰和对自己才华的怀疑。他通过把自己的作品与高雅的文化象征进行对比,突显了自己的谦逊和自省。最后两句中的呼唤和期望,体现了作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后人的期许。整首诗词通过对自我和文学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统和家族责任的思考,并倡导后人要坚守家风,继承文化传统。
帘旌烘日绣波翻。霜晓试轻寒。高宴黄堂初启,云外列仙班。昼明丽锦,香浮宝鸭,身在蓬山。三见扬尘沧海,春风一笑人间。
邛南方作尉,调补一何卑。发论唯公干,承家乃帝枝。山长风袅栈,江荫石和澌。旧井王孙宅,还寻独有期。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归来闾里问高年,此日惟公五福全。三世儒科身及见,四经乡饮众推先。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彩服鲜。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
相忆。顿轻掷。春草佳名渐赠璧。长洲茂苑吴王国。自有芊绵碧色。根生土长铜驼陌。纵欲随君争得。
晴空扬沙春茫茫,柳絮匝岸东风狂。篷窗两畔高插起,收拾万象供吟章。眼中物物尽诗料,应接不暇劳迎将。睡魔欺人晴昼长,垣腹一枕追羲皇。醒来意兴难说似,石鼎细味煎茶香。江花无情为谁芳,江草绿嫩肥牛羊。瀰瀰渺渺水曲折,远远近近山低昂。各怀邂逅良未恶,隐几抱膝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