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
中流击楫人何在,徒感兴亡对夕阳。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吴芾

【中文译文】
晚上登上危亭望着大江,仿佛天命注定千古辉煌。在江中划船的人在哪里,却只能感慨兴衰对夕阳。

【诗意和赏析】
吴芾的《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一首以大江和夕阳为背景的抒怀之作。诗人站在危亭之上,俯瞰大江,眺望夕阳,思绪万千。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大江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兴衰消长的感慨。

首句“晚上危亭望大江”,以晚上和危亭作为开篇,为后续的抒怀之情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危险的氛围。晚上的景色与危亭的高度使得诗人能够一览大江的壮丽,大江象征着兴衰和历史的洪流。接着,诗人以“天教千古作金汤”,表达了自然命运对历史潮流的引导,金汤意味着辉煌和伟大。

第三句“中流击楫人何在”,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观望大江中的划船人。击楫者指的是划船者,这里也可以理解为那些努力拼搏的人。然而,诗人却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些人的去向,暗示了历史变迁中人物的消逝和艰难。

最后一句“徒感兴亡对夕阳”,通过对夕阳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兴衰的感慨。夕阳象征着日落和衰老,与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相呼应。诗人深刻体会到兴衰无常,而夕阳的余晖则增添了一丝余感,使整首诗更加凄美。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大江、夕阳和划船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苦辣的思考。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基础,通过意象的运用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 《闺情》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 《贺新郎(吴中韩氏沧浪亭和吴梦窗韵)》

    扑尽征衫气。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叹芳草、舞台歌地。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何用洒,儿曹泪。江南自有渔樵队。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待老子、领些春意。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

  • 《题慎仪余清阁》

    并溪取次得奇观,更舞新甍翠木端。政喜閒身时可到,忽惊醉眼晚来宽。故添山色浮岚润,不逐湍流独月寒。散帙南窗更清绝,兴来直欲跨飞翰。

  • 《玉泉》

    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 《宣城宴六县宰》

    本是词林翰墨臣,诏书特遣牧宣城。使君只办平平政,令尹无要赫赫名。狱苟得情须近恕,财如足用莫求赢。荻花风起江防急,秋阅应令弩手精。

  • 《开禧纪事二首》

    婆饼焦,车载板。饼焦有味婆可食,有板盈车死不晚。君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狐狸嘬骨鸟啄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