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危亭侧耳听,新蝉噪罢乱蛙鸣。
老来只是便幽静,颇厌人间强聒声。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宋代诗人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上危亭侧耳听,
新蝉噪罢乱蛙鸣。
老来只是便幽静,
颇厌人间强聒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晚年的感慨和心境。诗人站在碧云亭上,夜晚静寂的时候,侧耳倾听着周围的声音。新一批蝉鸣声停歇后,蛙声又开始喧闹。然而,诗人老去后更加喜欢的是宁静的环境,他对于喧嚣的人间声音感到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声音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宁静和喧嚣的态度。诗人站在危亭上,晚上的时候,通过耳朵感知周围的声音。诗中的"新蝉噪罢乱蛙鸣"描绘了夏季蝉鸣声和蛙声的交替,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然而,诗人在老去后,更加喜欢幽静的环境,对于人间喧嚣的声音感到厌倦。这种对于宁静的向往和对于喧嚣的厌恶,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内心安宁的心境。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和内心的追求。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境。这首诗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安静和宁静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化工收拾芳菲,晕酥翦彩迎春禊。江山影里,泰阶星聚,重寻古意。曲水流觞,晚林张宴,竹边花外。倩飞英衬地,繁枝障日,游丝驻,羲和旆。云避清歌自止。放一钩、玉沈寒水。西园飞盖,东山携妓,古今无愧。闻道东君,商量花蕊,作明年计。待公归,独运丹青妙手,忆山阴醉。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閒携羽客访灵岩,岩透山光秀泼蓝。星使未来邨馆近,为师终日绊征骖。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