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为少留,亭前暝色已供愁。
更听画角声悲壮,愈使愁人厌远游。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上我不敢久留在危亭上,
亭前的黄昏已经给我带来忧愁。
我听到画角声哀怨沉重,
更加使我这愁苦之人对远游感到厌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碧云亭上的感受和思考。晚上,他在危险的亭子上,感受到了暮色的降临,这使他心生忧愁。他听到远处传来的画角声,这种悲壮的音乐更加强烈地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忧思,进而让他对远行旅游感到厌倦。

赏析:
1. 对景抒怀:诗词以碧云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亭子上的感慨。晚上的亭子带来了一种忧愁的氛围,暮色降临,使得作者的心情更加沉重。
2. 融合音乐元素:画角声是诗中的一种声音元素,它给诗词带来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郁闷。
3. 表达内心感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对远游的厌倦和对现状的困扰。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词更加生动和富有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亭子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远行旅游的倦怠和对现实的忧愁。同时,融合了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具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

  • 《摄事十三首》

    穆穆太宗,于天合德。昧旦丕显,乾乾翼翼。敷佑下民,时帝之力。用怀圣神,孝思罔极。

  • 《枕上》

    钟鼎初何有,山林亦足雄。行思绝大幕,归但醉新丰。雁过荒寒外,灯残寂寞中。苍颜无镜对,那觉是衰翁。

  • 《牧牛图》

    海宇升平卖剑时,漫劳筋力事东菑。林阴沙际多春草,不羡文身太庙牺。

  • 《舟次吴门》

    怀古心犹壮,临流影自孤。湖烟迷檇李,城木出姑苏。草暗春惊鹿,菰香秋试鲈。青楼旧时月,无复听吴歈。

  • 《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 《赠喻凫》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