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有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董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董园之游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有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走在董园的景象和自己的感悟。作者认为西园本身就足够美丽,没有必要去远方寻找游览的胜地。董园地域辽阔,风声不断,树叶的声音也从未停歇。作者感到幸运的是,他能够拥有一些简陋的工具,支撑着他枯槁的身体。作者在董园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觉得自己被世俗所困扰。他静静地坐在青石床上,心境如同淡淡的秋意。薄雨洒落在青翠的植物上,深林中微弱的流水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切带给作者一种凉爽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与天地万物都融为一体。然而,东北方向上却是战争的氛围,世间充满了戈矛之事。军装重厚,腐朽的儒士们也因此忧心忡忡。珍禽高鸣于树梢,它们的声音好像寄托着无尽的思绪。
赏析:
《游董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董园中的闲适和心境。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西园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态度。作者表达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将自己的心灵归宿寄托于自然之中。他在董园中感受到了与自然的融合,觉得自己与天地万物同归于一。与此同时,作者也对社会现实中的战乱、权谋表示了忧虑,对儒士境遇的描述也暗示了对时代局势的不满。最后,珍禽高鸣于树梢,寄托了作者心中的思念和遥远的期望。整首诗词以自然意象与社会寓意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宁静与社会纷扰的反思,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情怀。
东海汪洋,西山详审。金钩钓得欢无恁。一头活乐大鲸鱼。万鳞灿烂铺白锦。随我遨游,水云信任。青山绿水相过甚。张公吃酒李公来,李公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野客相知久,年来发渐华。衣冠从异教,言行似儒家。通塞随天命。遨游遍海涯。武夷应有会,好去醉流霞。
金塔青冥上,孤城苍莽中。浅山寒带水,旱日白吹风。人事剧翻手,生涯真转蓬。高眠待春涨,鲑菜伴南公。
縠浪如烟曲里深,使旗斋舫此幽寻。不知鱼鸟思人否,曾费东山拥鼻吟。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