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神仙宅,千年道德乡。
禅云连野润,巨柏亘天长。
陈迹遗萧爽,高风接混茫。
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酆都观二首》是宋代诗人郭印所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位于酆都观的神秘之地,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和吸引力。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两汉神仙宅,
千年道德乡。
禅云连野润,
巨柏亘天长。
第二首:
陈迹遗萧爽,
高风接混茫。
凝情丹灶冷,
无处问真方。
这首诗通过描绘酆都观,展现了它的神秘与独特之处。第一首诗描述了这个地方作为神仙的居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道德的乐土。禅修的云雾缭绕,使这片土地变得湿润而肥沃,而巨大的柏树遥遥相连,似乎贯穿天际。
第二首诗描绘了酆都观的景象,古老的痕迹依然存在,给人一种萧瑟而畅快的感觉。高耸的风景迎接着茫茫无际的天空,使人感受到广阔无边的氛围。凝视着这些景致,人们的内心就像丹炉一样冷静,无处寻找真正的奥秘。
这首诗通过描绘酆都观的神秘氛围和独特景观,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真理和超越尘世的向往。它借由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于追求道德与真谛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尘世间无法体验的宁静与神秘感。
一点天根动处微,已令万物受春熙。欲知消长从来意,便是人心善恶机。
事业参亭毒,人才兆废兴。百年争凤睹,一遇慨河澄。手到无盘错,旁观有级层。夜来春梦好,先已上觚棱。
草堂人远只存诗,几席临风入咏思。文印幸传同谷谱,祖灯犹照曲江碑。濡毫省闼春霖足,立马君门夜漏迟。憔悴江南老词客,柳边曾挹汉威仪。
抗章襆被岂公难,已说高风立懦顽。客路莫嫌河畔草,直庐须爱道家山。秋生莲浦船初泛,春满茶溪骑趣还。却访故人西府旧,定烦书札堕田间。
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云路旧游群玉府,山城初见谪仙人。八龙漂泊知余几,三爵追随莫厌频。此会未应轻作别,梅花且醉腊前春。
秋高水初落,鳞介满沙脊。浩如太仓粟,宁复数以粒。纷纷渔舟子,疑若挽可拾。横湖沉密网,脱漏百无十。虫虾杂鲂鲤,骈首吐微湿。小人利口实,刀机污鳞鬣。鲲鲸亦狼狈,风雨移窟宅。玉渊有神祠,变化在嘘吸。胡宁饱羶香,忍视万鱼急。幽潜不足恃,感叹百忧集。寄谢漆园吏,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