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曾此雨天花,台筑山椒几岁华。
一盖云松擎羽葆,四盘江水走龙蛇。
好教绝顶崚嶒出,莫放浓阴荟蔚遮。
应有醍醐余味在,僧房试觅一杯茶。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诗词:《游感山题甘露台》
作者:姚勉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曾经讲师曾在这雨天的花下游玩,
甘露台筑在山椒之上几个春秋。
一片云松像羽毛一样支撑着葆,
江水蜿蜒流动如龙蛇般盘旋。
它能使高峰嶙峋的景色更加出众,
不要让浓密的阴影掩盖茂盛的美景。
应该有一种醍醐的余味在这里,
我将在僧房中寻找一杯茶来品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姚勉写于宋代的《游感山题甘露台》,描绘了作者游览感山甘露台的景色和心情。诗中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山水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山脉的壮美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诗中以雨天花下、山椒、云松、江水等自然元素来描绘甘露台的景色。雨天花下,形容花朵在雨中的美丽和清新;山椒则象征着山脉的高峰和历史的积淀;云松像羽毛一样,轻盈地支撑着葆,给人一种悬浮的感觉;江水蜿蜒流动,如同龙蛇盘旋,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曲折和奔放。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作者赞美甘露台的景色高峰嶙峋,绝顶崚嶒,将浓密的阴影与茂盛的美景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诗的最后,作者希望能在僧房中寻找一杯茶,体验其中的醍醐余味,这也是对甘露台清幽环境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清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头高尾下翠毵毵,却恐相傅是妄谈。十七里头徐老店,檐东道北北桥南。
药有不龟方,击絮管无妨。
昔记神皇驻六龙,横波箫鼓沸天中。谁知一代繁华意,吹作菰蒲落日风。
立性全夷淡,移有避俗氛。酒醺驴到载,吟苦鹤曾闻。连任虚分竹,长年只爱云。伤心见儿辈,犹读旧时文。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迟君千里驾,方外赏云泉。路断因春水,山深隔暝烟。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