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看花到夕阳,归来犹带碧桃香。
王孙不识春光好,夜夜鸣丝向曲房。
《有感》
晓出看花到夕阳,
归来犹带碧桃香。
王孙不识春光好,
夜夜鸣丝向曲房。
中文译文:
清晨出门欣赏花朵,一直到夕阳西下,
回来时仍然闻到了碧桃的香气。
王孙们却不知道春光是多么美好,
每晚都在曲房中弹奏着丝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康阜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人在清晨出门观赏花朵,直到夕阳西下,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归来时,诗人仍然能够感受到碧桃花的香气,这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记忆,即使事物已经离开,但它们的影响和美好依然存在。
其次,诗中提到了王孙,暗示了贵族子弟。他们身处优越的环境中,却对春光的美好毫不在意,不懂得珍惜和欣赏。这种对春光的无知和忽视,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最后,诗人提到了夜晚,描述了王孙们在曲房中夜夜弹奏丝弦的情景。这暗示了王孙们优越而闲适的生活,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他们可能对自然美景的忽视与内心的空虚和迷失相映成趣,而诗人则通过观赏花朵来寻求心灵的满足和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贵族子弟和夜晚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冷漠和空虚的思考。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情世故的反思,给人以深思和反思的空间。
不奈何,不奈何,一长三短大谣讹。当时不是江西老,一口横吞起碧波。
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
凤楼窈窕凌三袭,翠幌玲珑瞰九衢。复道中宵留宴衎,弥令上客想踟蹰。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l4.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到得安眠饱饭中,东西南北路送通。三更夜半鬼嫁祸,莫著岩头与雪峰。
流民土著两纷纷,朝暮惟知射利勤。隔县小家多钓弋,近沙虚地少耕耘。望中红叶秋何极,直北黄云路不分。僻处绝无佳客过,酒边安得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