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不自献,韬藏亦英华。
馀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韬玉》是宋代刘过所作的诗词。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至宝之美不需炫耀,收藏之物同样珍贵。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韬玉
至宝不自献,
韬藏亦英华。
馀香被草木,
秀擢幽岩花。
译文:
珍贵的玉石不自己主动展示,
收藏起来同样充满着荣华。
深藏的香气被草木所沾染,
幽深的岩洞里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诗意:
这首诗以玉石作为象征,表达了至宝之美不需要张扬,而是应该静静地韬藏。与此同时,即使收藏起来,其珍贵的品质依然能够闪耀出光华。诗人通过描绘岩洞中幽深的环境和花朵的美丽,强调了深藏不露的价值和内在的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示了至宝的韬藏之美。诗人通过对比至宝和草木、岩洞和花朵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宝物应该隐藏自身价值的思想。诗中的"至宝"可以理解为人才、才华或珍贵的品质,而"韬藏"则是指不张扬、不炫耀,将其隐藏在内心深处。诗人通过以玉石为喻,强调了内在美和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表的虚华。诗中的"香气"和"岩洞花"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幽雅之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内敛而高贵的美感,使读者对至宝的价值和美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思考。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扶持仰婢仆,将养信妻儿。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百事尽除去,尚馀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云液洒六腑,阳和
雨峰多少寺,分日去遨游。山翠横天目,湖光浴佛头。花朝骑马醉,月夜傍船讴。一被微官缚,重来不自由。
晨光初动阁门开,百辟匆匆避路回。千步画廊敲杖子,朱衣双引相公来。
篱横地狭曲相裁,倦扫残花长绿苔。连榭似闻兼静雅,闲情暂欲洗尘埃。料将春色供家用,那有芳尊为客开。怪见门前少车马,多因只要相公来。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