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溪随水行,更上紫翠峰。
朱栏忽飞阁,映带烟霞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壶天》是宋代刘过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逆着山溪随水前行,再登上紫翠峰。朱红栏杆忽然升起,映照着飘动的云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郭希吕石洞时的景象。诗人沿着山溪逆流而上,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当他登上紫翠峰时,突然出现了一座朱红色的阁楼。阁楼的颜色在阳光和云雾的映照下变得更加鲜艳动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溪、紫翠峰和朱栏阁楼,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诗人采用了写景的手法,以清新、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和变幻的气候。逆溪而行,更上紫翠峰,使人感受到诗人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朱栏忽然飞阁,映带烟霞重,给人以意外和惊喜,增添了诗意的层次。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之处。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中瞬息万变的瞬间,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好。诗中的朱栏阁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刘过在游览石洞时的美好体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同时,诗中的景物也象征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六十余年慕古人,即今方近葛天民。见人各是元非恕,遇事皆安岂怨贫。小圃鉏耰聊过日,扁舟烟雨尚关身。出门未觉龙锺在,禹庙兰亭又见春。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故里相看眼暂明,一尊聊此话平生。杜陵苦被微官缚,元亮今为世网撄。长路关山吾北去,春风梅岭子南征。结邻莫负当时约,早晚沧浪共濯缨。
猗嗟富媪,博厚含弘。发容敷秀,动植兹丰。爰酌兹酒,肸乡交通。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满坐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了无尘。灯前便是观心处,要似观心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