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竹上露,点缀如明珰。
垂枝乍惊重,映日复能光。
聊可助清兴,安知为羡祥。
应从草制暇,延咏对华觞。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又和北轩竹上甘露》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家竹上的露水,如明珰一样点缀其中。垂下的枝条突然惊动起来,再次映照着阳光。它或许能助长清雅之情致,但谁能知晓它是否真的令人羡慕祥和呢?或许应该从草制的闲暇中来领略,延续歌咏之美,与华觞相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竹上的露水为题材,通过描绘竹上的露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能力。诗词通过对竹上露水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一种诗意的意境和思考。
诗中的竹上露水被形容为明珰,点缀在竹上,给人以明亮、纯净之感。垂下的竹枝突然惊动起来,映照着阳光,呈现出一种动态和变化。这种景象可供人陶冶清雅之情致,使人心生愉悦和欢畅。
然而,诗中的诗人对竹上露水的价值和意义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安知为羡祥?”意味着虽然竹上的露水或许具有美好的品质,但我们是否应该真的羡慕它,将它视为一种祥和的象征呢?这种怀疑反映了诗人对虚幻事物的思考和对世俗观念的反思。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欣赏诗意和美好事物的建议。他认为要真正感受到这种美好,应该从草制的闲暇中来领略,延续歌咏之美,与华觞相对。这里的“草制暇”指的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片刻的休闲和安逸,通过诗歌来领略和歌咏美好事物,与华觞(华丽的酒杯)相对,表达了寻求真正美好和诗意的愿望。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通过对竹上露水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和诗意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虚幻事物和世俗观念的思考和怀疑。诗人建议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休闲和美好,通过诗歌来感受和歌咏真正的美好和诗意。
含元得一本真宗,误者平论总是空。万象都来皆备数,千言譬谕了然通。才高俊彦优堪赏,窃禄偷安有异同。唯愿他心如似我,不教陷恶罪身中。
回瞻一色暮云垂,痴雀相看冻不飞。地避烂银窥佛界,班连万玉想天威。轻明照日千山静,寒碧浮江一棹归。见说孤吟清到骨,知君不羡妓成围。
貂珰窃大柄,韦布献孤忠。榜出惟风汉,无名在选中。
江头枫树秋,东吴王孙愁。谁复怜北客,梦不到中州。子能中州去,独我不自聊。心事岂如期,来岁同归舟。子今未二十,志气长者流。勤读未勤问,有待再见不。
文言当日演韦编,夕阳爻观变兑乾。进德立诚说方法,定曾参到杏坛前。
碧树高岩底,柴门引径斜。采茶寻远涧,护药插新笆。澄水含斜汉,寒空散晚霞。寂寥无与晤,聊欲玩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