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和蹇侍郎七言四韵》

金支烨烨映宣宫,致福诚由上德崇。
九庙灵光流自远,七明嘉种感潜通。
瑞图丹采终难状,药谱神功未易通。
更览诸公赓和句,方知汉祀曲非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又和蹇侍郎七言四韵》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支烨烨映宣宫,
金色的光芒照耀着宣宫,
致福诚由上德崇。
幸福的源泉来自于上天的德行崇高。

九庙灵光流自远,
九庙中灵光从远处流动,
七明嘉种感潜通。
七明星闪烁,喜种感动着潜流。

瑞图丹采终难状,
祥瑞的图案和丹色难以完美呈现,
药谱神功未易通。
药方和神奇的功效不易掌握。

更览诸公赓和句,
进一步阅读众多士人的作品和诗句,
方知汉祀曲非工。
才能体会到汉代祭祀的曲调并非易事。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颂对宣宫壮丽景观的描绘,金色的光芒照亮着宫殿,暗示着君王的尊贵和权威。他认为幸福来自于上天的德行,而不仅仅是人力所能造成的。诗中还描绘了九庙中流动的灵光和七明星的闪烁,显示了天地间的神奇力量和宇宙的秩序。然而,诗人也提到了瑞图和神奇功效无法完美呈现的困难,以及理解汉代祭祀曲调的不易。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壮丽景观和探讨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敬畏和思考。它提醒人们虽然我们可以感知到自然和宇宙的存在,但仍然有很多神秘和困难的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 《赠别罗舜举》

    忆昔相从游,往往尝继晷。论文在肺肝,商确到肌体。一从怅分携,凫雁惯居徙。相望两川间,别梦萦百里。向来故园思,归兴动行李。奔驰快一见,舍馆渠暇理。畴昔夜过门,明月耿相视。一尊邀踌躇,啸咏天风起。朝来得秀句,惜别语盈纸。所愧才空疎,雅意孰称是。尘劳喜驱人,遣我

  • 《导引》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 《颂古五首》

    锯解秤锤,油煎石磉。两手擎来,有功者赏。

  • 《食苦笋》

    老去居山乐最真,盘蔬日日富前陈。爱尝苦笋疏甜笋,似进忠臣远佞臣。饭为韵清常倍食,酒因味爽或添巡。美芹之意全相似,颇谓堪将献紫宸。

  • 《彭泽解印》

    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 《燕京杂诗》

    河山元气入残秋,感慨时艰涕暗流。灾异江都曾作赋,功名李广不宜侯。凤凰可惜供鹰犬,骐骥偏令作马牛。意志新来摧折尽,人间何处可埋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