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鹤林招隐二首》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游鹤林招隐二首》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郊原雨初霁,
春物有馀妍。
古寺满修竹,
深林闻杜鹃。

睡馀柳花堕,
目眩山樱然。
西窗有病客,
危坐看香烟。

行歌白云岭,
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
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
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
幽居惜未深。

诗词中文译文:
郊原的雨刚刚停歇,
春天的景物仍然美丽。
古寺中长满了修竹,
深林里传来杜鹃的声音。

醒来后,柳花已经凋落,
眼前的山峦如樱花般绚烂。
西窗坐着一位病弱的客人,
他危坐着观赏着飘散的香烟。

行走中歌唱白云岭,
坐下来吟咏修竹林。
微风拂过,花朵自然凋落,
太阳渐渐西沉,山峰半遮蔽。

不知道涧草谁还能认识,
闻到香气却很难找到源头。
有时候见到城市的人们,
对幽居生活心存遗憾尚未深入。

诗意和赏析:
《游鹤林招隐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孤独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郊原的雨初霁和春物的美丽妍丽作为开篇,描述了雨后春天的清新景象,给人一种愉悦和欣喜的感觉。接着,他提到了古寺中满是修竹和深林中杜鹃的声音,通过描绘寺庙和林间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睡醒后柳花凋落和山峰绚烂的景象,这种变化引发了他的感慨和目眩,似乎在暗示着事物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他提到了西窗坐着一位病弱的客人,这个形象可能代表了作者自己,通过观赏飘散的香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病痛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以行歌白云岭和坐咏修竹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他在行走中歌唱白云岭,坐下来吟咏修竹林,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然而,他也意识到风轻花自落,太阳渐渐西沉,山峰半遮蔽,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不可逆转。

最后两句诗,诗人描述了涧草谁还能认识、闻香杳难寻的情景,表达了对于真实和纯粹的渴望,暗示着在城市的喧嚣中,人们很难找到内心的安宁和真实的情感。诗人对幽居生活的惜未深入,表达了对于独处和自我思考的向往,但也表示自己还未真正领悟其中的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孤独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变化,表达了对于生命瞬息即逝的感慨和对于真实和纯粹的追求。诗中融入了对于病痛和人世的触动,以及对于幽居和自我思考的向往,呈现出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情感。

  • 《江城子》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 《题图赠何炌》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 《春日移居六首》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 《丑奴儿(寄齐尧佐)》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 《和宗秀才惠诗七首》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