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和梅韵》

千里诗来字字香,品题著意到孤芳。
以千林表丈人行,洗万古凡儿女妆。
自是精神凌雪月,不妨风骨饱冰霜。
捻髭聊以酬清思,病笔欹斜愧小王。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又和梅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里的诗句带来阵阵幽香,
深思熟虑地题咏表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像千林中的亲人远行一样,
涤荡了万古的尘嚣,彰显了凡间男女的妆饰。
这种精神超越了冰雪和明月,
毫不妨碍风骨的饱满冰霜。
抚摩胡须以表达清澈的思绪,
用病态的笔墨,倾斜地愧疚小小的王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梅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高洁的品质,是冬天中的独特花朵。诗人通过将梅花与自身精神境界相比较,表达了对自己才情的赞叹和自豪。

诗中提到的“千里诗来字字香”意指诗句如同香气扩散开来,充满了诗意和情趣。诗人深思熟虑地题咏,体现出他的独特才情和思考深度。他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诗句中,使得诗词传递出孤芳自赏的意境。

诗中还以梅花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凡间男女的赞美。梅花在冰雪中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用来象征凡间男女,他们在世俗纷扰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纯洁和高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写作的态度。他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的笔墨如病态一般,倾斜地愧疚小小的王者。这既是对自身才情的谦逊,也是对文人墨客的自省和对文化传统的自觉。

总的来说,《又和梅韵》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情的自豪和对凡间男女的赞美。诗词中蕴含了深邃的思考和对文化传统的思索,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 《和钱处和野堂》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 《輓赵秋晓》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 《送别惟肖赞府》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 《偈颂六十八首》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