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部里奏云和,衰惰烦公发药多。
有啭春莺觞客酒,无如龙马暴民禾。
盍陪天下传柑宴,且听民间秀麦歌。
归对蓬窗灯一点,却疑太乙夜相过。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又和宋侯三首》是刘克庄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再次和宋侯三首
梨园部里奏云和,
衰惰烦公发药多。
有啭春莺觞客酒,
无如龙马暴民禾。
盍陪天下传柑宴,
且听民间秀麦歌。
归对蓬窗灯一点,
却疑太乙夜相过。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刘克庄对时局的观察和个人心情的抒发。诗中通过对梨园部(指宫廷艺术团体)的描述,揭示了朝廷内官僚们衰惰懒散、忙于发放药品以对付疾病的现象。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春莺的歌唱和宴会上的酒,暗示了宫廷中物质享受的富裕。然而,诗人认为这些富贵的享受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眼中,普通人民的生活犹如龙马般的辛勤劳作,以及暴民般的艰难处境。
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提到了天子主持的传柑宴,以及民间秀麦的歌唱。这两种不同的场景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关注。诗人呼应着天子的盛宴,却更愿意倾听民间麦歌的美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中,对着蓬窗的灯光,感到莫名的疑惑。他将这种奇妙的感觉比喻为太乙夜(太乙真人的传说中的夜晚)相互交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和迷惑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揭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它既表现了宫廷的奢靡和官僚的懒散,也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民的辛劳和艰难。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异和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和困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使读者在反思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处境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换却钳鎚过赤城,先声知已沸腾腾。当机棒喝须端的,护法神通莫尽凭。脚底涌泉同莹洁,脊梁天柱共崚嶒。果符鼓棹沧溟句,海角元来欠一灯。
寒暑平分,东南之徼,何多暍哉。远望炎洲,近观火井,相与朝烬而夕灰。名曰冰纨霜练,服之一缕如十袭,而信衣冠之不能。敢疑夏祖之居会稽,短发文身自蔽以草莱。浪婆儿,身世世,共道常年不如是。谁复怜北客,此日真憔悴。深山乳虎想腾倚,清风不来空啸死。安得人如葛稚川,脱
倦飞山鸟未能迁,心在孤云叠嶂间。大水雄山须远适,好风佳月自幽閒。非关谢傅当年事,何似周郎旧日山。安得此心成独往,白鸥盟约在江湾。
冠剑青云士,艰危孰奋身。向来持汉节,径去犯边尘。既用公为相,方知国有人。凛然生气在,端合画麒麟。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厘。偶抛三事重,未失百僚师。府县威仪引,宫城管钥随。粗官嫌出将,剧位是留司。樱笋供筵馔,蜩蝉响路岐。碧纱题壁处,昼锦下车时。请雨摩腾塔,寻芳白傅祠。维嵩过旧隐,禊洛赋新诗。礼绝应悬榻,公余尚读碑。留台咨拜表,内殿列须知。易退甘龙卧,难虚
蜀江雪浪来天际,一派泉舂宝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