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不为神,众物自我具。
钱侯扫墨笔,敖跪生指顾。
如依石穴出,尚想秋江度。
真伪本相夺,安知彼非误。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又和原甫省壁画蟹》是宋代诗人韩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才艺术家无法创造神奇,万物自有其独特之美。钱侯慎重地描绘着画笔,敖跪生仔细端详着。仿佛从石洞中出来,仍然向往着过秋天的江河。真实与虚幻相争,又怎能确知他人的作品不是错误。
诗意:
这首诗词以画蟹为题材,通过描写画蟹的过程和观赏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思考。作者认为,天才的艺术创作并非能创造出超乎自然的神奇之物,而是通过艺术家的眼光和技艺,将自然界万物的独特美妙展现出来。画家钱侯用墨笔细致地描绘着蟹的形态,观赏者敖跪生则细心地观察着画作。然而,虽然画作栩栩如生,仿佛蟹从石洞中出来,但敖跪生仍然怀念着秋天的江河,思绪不禁飘游。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辨别是困难的,我们又怎能确切地评判他人的作品是否有错误之处呢?
赏析:
《又和原甫省壁画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画蟹的情景,并通过画家与观赏者的对话,引发了对艺术和真实性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画蟹的创作过程和观赏者的感受描写,展示了艺术创作的技艺和观赏的主动性。作者通过对画蟹与秋江的对比,突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最后,作者以一个疑问结尾,让读者思考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以及评判他人作品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文字简洁明快,通过对艺术创作和观赏体验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艺术与真实、观赏与评判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
前瞰琵琶州,后枕思禅寺。
汉衩帷幄有真儒,五百余人辙予卢。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闻,时时起泉石。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朝离淮阴市,春水满川平。依依道边人,送我亦有情。千里积雪消,布谷催春耕。人家远不见,柳色烟中明。轻舟鸣桹子,野静遥相应。连网收泼刺,嘉鱼饱南烹。平生晤语欢,促膝联弟兄。相逢古难得,白发老易生。樯乌飞更北,汴柳绿相迎。从今淮山梦,却在凤凰城。
嘉荐芳美,灵莱宴娭。斿车结云,若风马驭。既至而喜,锡我蕃禧。嘉承天贶,曼寿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