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青山上,登临见远村。
楼虚堆竹粉,崖剥露松根。
晚径云生润,秋池涨落痕。
高僧宣梵偈,趺坐到黄昏。
《游黄龙寺》是明代樊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寺青山上,
登临见远村。
楼虚堆竹粉,
崖剥露松根。
晚径云生润,
秋池涨落痕。
高僧宣梵偈,
趺坐到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览黄龙寺的情景。古老的寺庙坐落在青山之上,作者登临高处,远眺可以看到村庄的景色。寺庙的楼阁看起来虚幻而空灵,仿佛由竹子的粉末堆积而成,山崖上的松树根部露出在外。在黄昏时分,云雾在晚间的小径上蔓延,使其显得湿润而神秘,秋天的池塘在涨潮和退潮之间留下痕迹。一位高僧在这里诵读梵文偈语,一直坐到黄昏时分。
赏析:
《游黄龙寺》通过描绘景物和氛围,展示了作者游览黄龙寺时的感受和观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传递了寺庙的宁静和神秘感。古寺青山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古老和庄严的氛围,作者站在高处,俯瞰村庄,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楼虚堆竹粉、崖剥露松根等形象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细微之处。
晚间的小径和秋池的描绘,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寂静的氛围。云雾的出现,让小径显得湿润而迷离,给人一种隐约的感觉。秋池的涨落痕迹,则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这些描写加深了读者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的结尾描写了一位高僧在这里诵读梵文偈语,趺坐到黄昏时分。这一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和僧侣的修行境界。高僧的存在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宁静和静谧之感。
整首诗以古寺的景色和氛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体会到了寺庙的宁静和神秘之美。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
九月江城霜气清,旅人寒事略经营。隔窗便是山前树,永夜叶声如雨声。
邻谈喧五更。
水马相先急画桡,朱楼红粉宴笙箫。月中谁念穿彩线,江上齐看夺锦标。冷眼诸人旁贾勇,争头一鼓喜成谣。凭谁试展乘槎手,直入银湾看鹊桥。
贵贱家家必有尊,如何舍祖事魔神。细思父母恩难报,早转头来孝尔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