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压尘土,今游兴味长。
波涛围四际,台殿起中央。
鱼听晨餐鼓,云和夕炷香。
薰风休递吹,襟袂不胜凉。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游金山寺》是宋代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日压尘土,今游兴味长。
波涛围四际,台殿起中央。
鱼听晨餐鼓,云和夕炷香。
薰风休递吹,襟袂不胜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山寺的场景。作者在平时忙碌的日子里深受尘土的压迫,而现在他来到金山寺游玩,心情愉悦。四周波涛汹涌,围绕着金山寺,而台殿高耸于其中。清晨的钟声让鱼儿也听到了,晚上的香炷与云彩相伴。微风不再吹送炎热,但凉爽的风却让人感到衣襟袖口都不够覆盖。
赏析:
蔡襄的《游金山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氛围,表达了游览金山寺的愉悦心情。诗中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波涛翻滚的景象和高大的台殿都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诗中还通过鱼听晨餐鼓、云和夕炷香等描写,将自然与宗教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祥和与美好的气氛。
整首诗以描写景色和气氛为主,没有明确的抒发情感或表达思想的线索,更多地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游览金山寺时的愉悦和心境的变化。蔡襄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出对大自然和信仰的赞美,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整首诗意境明朗,节奏流畅,适合于品味和感受自然和宗教之美。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