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
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
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
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
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
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
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
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游琅琊山》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
在南山上,积雪高达一尺,雪消融后山峦依然苍茫。
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
山谷深处自有温暖,梅花应该已经盛开茂盛。
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
使君厌倦了骑马的旅行,车马停留在山前。
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
边行边唱,招呼着野老,一同步行在青翠的林间。
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
高大的松树提供了茂密的荫凉,平坦的石头可以让人舒服地躺下休息。
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
停下欢乐,倾听山鸟的歌声,携带琴曲写下幽静的泉水。
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
对这美景的爱让人忘记了归程,但是世俗的牵绊使人不得不离开。
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
回程时才感觉路途遥远,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高峰之巅。
这首诗词描绘了欧阳修游玩琅琊山的情景。他在山上欣赏到了积雪融化后的苍茫山色,感受到了山谷的温暖和梅花的盛开。他与野老一同漫步在青翠的林间,休息在长松的荫凉下,倾听山鸟的歌声,写下幽静的泉水。然而,尽管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美景,但世俗的牵绊使他不得不离开。当他回程时,才意识到归途的遥远,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高峰之巅,给他带来了一丝安慰和希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束缚的矛盾感。同时,通过山水之间的对比和转换,表达了人生的离合和追求的艰辛。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抒发情感和思考人生为主题,给人以清新、深远的感受。
野景有谁收。只在苍鸥白鹭洲。风树飘摇云树暗,衣飕。目断青天天际头。壮志世难酬。丹桂红蕖又晚秋。多少心情多少事,都休。载取江湖一片愁。
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
昆岳有佳人,猗猗凌霜竹。丛筱列委翳,萧森散清郁。常虚君子心,而他高人目。嫋嫋鸾凤棲,浓浓露华沐。玉兔投西隅,金乌出阳谷。瑟僩不可谖,隐尔为君祝。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阳。未若游兹境,探玄众妙场。鹤来疑羽客,云泛似霓裳。寓目虽灵宇,游神乃帝乡。道存真理得,心灰俗累忘。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复控榆枋。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研。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