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垣墙也不难,一轩复作两轩看。
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谩。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游灵隐寺戏赠开轩李居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推倒垣墙也不难,
一轩复作两轩看。
若教从此成千里,
巧历如今也被谩。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苏轼在游玩灵隐寺时,对开轩李居士的房屋布局和构造进行戏谑的赠诗。诗人说推倒垣墙并不困难,一间房屋变成了两间房屋,但如果这样做能够让这间房屋延伸成千里,那么原本巧妙的设计也将变得无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绘了灵隐寺中开轩李居士房屋的奇特布局。推倒垣墙并不难,一间房屋变成了两间房屋,显示了作者对这种设计的调侃和不屑。然而,诗人也提出了一种反问的意味,即如果这种设计能够延伸成千里,那么巧妙的构思也将失去意义。这种反问暗示了人们对于过分追求外表繁复和奇特的建筑设计的思考。诗中的“巧历如今也被谩”一句,是诗人对于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实用性的建筑风格的批评。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度追求外在表象的建筑风格的调侃和批评。它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引发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思考,强调实用性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他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独特见解。
与公缁素两无成,世路低回窘墨绳。弱羽机缯怀畏避,孤根霜雪厌侵凌。未须神秀终齐雪,好嘱维摩且判凭。喜读师诗破尘坌,了如松雪拂人膺。
百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劝我食,再三不忍折。一人得饱满,余人皆不悦。已矣勿复言,人人好颜色。
出川犹自雨随车,到得溪桥一点无。冷月半明云未去,垂杨成行叶全枯。竹添东野方清荫,人在南湖已白须。应是田翁喜侬至,旋吹灯火竞欢呼。
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婆。
今节恩赐沐,把菊开清尊。天涯信音来,扩缄为一欣。展视未竟幅,泪雨益帨帉。辞家甫八年,边尘覆全坤。平生几亲故,半为捕鱼死魂。纵脱虎口涎,亦复马鬣坟。所幸二犹子,从弟偕诸孙。崎岖矛戟中,偶得性命存。意欲守丘垅,死不去榆枌。是我时陈卿,受命开帅垣。奋身艰危际,勉
不肯归休本俗才,痴儿了事太悠哉。劝君抽取文符手,且就凉轩鬬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