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弄春沙,荡漾流不极。
笭箵苦难满,终日沙头客。
向暮卷空罾,棹歌菱浦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鱼罾》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水弄春沙,荡漾流不极。
Spring water plays with the spring sand, rippling endlessly.
这句诗描绘了春水与春沙的交融,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涟漪。作者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无穷的活力。
笭箵苦难满,终日沙头客。
The fishing net is filled with hardships, a fisherman by the sand all day.
这句诗描述了渔网中充满了艰辛,作者以“沙头客”形容自己整日在沙滩上捕鱼。这里的“沙头客”意味着作者的孤独和辛劳,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执着和坚持。
向暮卷空罾,棹歌菱浦北。
As dusk falls, the empty fishing net is rolled up, rowing and singing towards the north of the lotus pond.
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作者将空的渔网卷起,划船唱歌驶向菱浦北方。这里的“菱浦”指的是菱角生长的池塘,北方则象征着远方。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水与春沙的交融、渔网中的艰辛和对未来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的执着。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梅坞青黄子,草陂红紫花。双鹅朝戏浦,群鸭暮还家。赤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出门逢野老,满意说桑麻。
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碑铭细读识前人,贻后无非旧典刑。宦业传家守清白,儒科继祖播芳馨。絷驹共叹淹场藿,鸣鹿终当歌野芩。千古斯文应不泯,待将辞藻掞天庭。
万里南来日,惟君意最亲。浑如相识旧,殊异白头新。一别遽千古,九衢空万人。道乡虽有子,不使继清尘。
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