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游龙门诗十二首·乾元寺》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描写了他游览乾元寺的心境和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译文:
乾元寺独自坐落于茂密的林木之中,山谷弯曲的道路依然遥远。
慢慢步行穿过茂密的树木,来到亭台楼阁的双重构造。
踏入这片清凉的境地,才知道人世的纷扰与浊杂。
诗意和赏析:
《游龙门诗十二首·乾元寺》以描绘游览乾元寺的经历为主题,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纷杂的疲倦和对清净境地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乾元寺的孤立和山谷道路的曲折遥远,给人以幽静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通过描写步行穿越茂密的树木和双重楼阁的建筑,展示了诗人游览寺庙的过程。在步履间,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工建筑的宏伟,以及对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通过体验清凉的境地,诗人意识到人世间的繁杂和浊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对清净境地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游览之旅,通过自然景物和建筑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和宁静的渴望。这首诗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人生境遇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此行许老亦津津,连夜催将雪树春。溪隔更无尘土事,山矜便识谪仙人。云依栏过香仍湿,墨带冰磨句转新。丘壑自容吾入社,不论五马两朱轮。
南山陈迹遍搜寻,好景森罗直万金。别后不知谁念我,经营偏费主人心。
官曹有底著迂疏,只合江湖老钓徒。萍梗可能忘在莒,莼鲈只有梦归吴。
峰岭高秀过之,观居士题颜,且歌其所虞美人。羲亦作一解阑干表立苍龙背。三面_天翠。东游才上小蓬莱。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_处。老仙鹤驭几时归。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山落云阳外,去程寒接巴。剑江连汉直,栈阁挂空斜。听锡樵停斧,窥禅鸟立槎。旧房春到晚,深径始开花。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