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客同笑言,一僧陪杖屦。
徜徉山水窟。
适意忘晨暮。
疏钟岩北寺,细竹溪南路。
中流石参错,不碍潺湲注。
泓澄小龙潭,润气金碧聚。
时惊木叶坠,俯见鱼虾度。
斯游非预期,偶尔造佳处。
幼舆丘壑情,陶令琴觞趣。
淹留慰所愿,惟以宾友故。
夕阳淡寒山,迟回不能去。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龙潭》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四位朋友一同游览龙潭的景色,与一位僧人相伴,他们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位客人一同笑谈,一位僧人陪伴着他们,踏着木屐拄着杖。他们在山水之间徜徉,完全忘却了早晨和傍晚的时光。山中传来稀疏的钟声,北边有一座修建在岩石上的寺庙,南边是一条细流旁的竹林小路。溪水蜿蜒流淌,石头参差错落,但不妨碍潺潺的水声。清澈明亮的小龙潭,水中倒映着金碧之光。不时有树叶落下,低头可以看见鱼儿和虾蟹穿行。我们的游玩并非事先计划,偶尔发现了这个美好的地方。年少时的激情和对山水的喜爱,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的琴酒之乐。我们停留在这里,满足了内心的愿望,唯有因为彼此的交情。夕阳渐渐消失在寒山之中,我们徘徊往返,不舍离去。
诗意:
《游龙潭》通过描绘四位朋友游览龙潭的景色,表达了他们忘却时间的愉悦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诗中的山水景色和人物情感相互交织,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还描绘了一种意外的发现和享受的心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赏析:
《游龙潭》以写景的手法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美景,同时融入了人物情感和内心体验。诗中的龙潭、溪流、竹林等景物形象生动,通过描绘细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四位客人和一位僧人共同享受山水之乐,彼此间的交情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忘却时间的流逝。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夕阳消逝的感慨,作者不舍离去,展现出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无尽的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传递了对友情和自然的赞美与珍视,引起读者对美好时刻和自然的思考与共鸣。
小小峰峦对起。芳树重重相倚。清溜绕阶除,聊备一池春水。游戏。游戏。适意随缘足矣。
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来客不辞三径雨,乘凉常得四时秋。青天影动朝阳凤,落月光移隔水楼。夜半梦回环佩响,却疑歌吹在扬州。
陶诗虽瘠元非枯,确论近出眉山苏。君诗不赠世作者,以暗投我如投珠。鄙人摹写不成就,妄指画狗为於菟。安得才似柳刺史,好辞玉佩鸣琼琚。
置酒长干路,谭深夜未阑。山川牵恨远,风雨逼年残。天迥孤帆没,江空独雁寒。从兹君别去,月共几时看。
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