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庐山吊大林》

上尽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真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

作者介绍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作家周必大的《游庐山吊大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尽诸峰地转平,
天低云近日多阴。
古来南北通双径,
此去东西启二林。
虞世南碑从泯没,
白居易序合推寻。
匡庐第一真仙境,
忍使如今遂陆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庐山的情景,并怀念了已逝去的大林景色。诗人描述了庐山的山势高耸,由山顶到山脚地势逐渐平坦,天空低垂,云彩密布,天气多阴沉。古代以来,庐山一直是南北方向的重要通道,而现在的庐山已经开辟了东西两条新的道路。诗中提到了虞世南的碑文已经湮灭,只有白居易的序文能引导人们寻找。庐山被称为第一真仙境,然而现在却可能逐渐沉寂下去。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深思念和忧虑之情。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庐山地貌的描绘,展现了山势的壮丽和天气的阴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另外,提到了虞世南的碑文已经消失,只有白居易的序文留存下来,暗示了岁月更迭,历史的变迁不可逆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担忧,担心它的风采会逐渐湮灭,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整首诗情感凝重,抒发了诗人对庐山的深深怀念和忧虑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岁月更迭、历史沧桑的主题。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庐山的形象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琴操十首·将归操》

    (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赵杀鸣犊,孔子临河,叹而作歌曰:秋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 《题寺壁》

    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 《和天休舍人奉祠太一宫见寄》

    顺祝斋琳馆,翛然隔世埃。空歌灵鹄下,祠节宝鸡来。瑞木千寻竦,仙图几卷开。如无清夜唱,谁识帝车回。

  • 《玉兰》

    内史北轩多种竹,隐居南洞少栽花。蓝桥西路青青处,拾得璚儿似虎牙。

  • 《题四止庵》

    红楼艳歌舞,乐极还生哀。欹枕看儿戏,好怀终日开。

  • 《舟中追和逊卿早春即事十首》

    客至从客奉笑谈,晚知庶境味尤甘。曲江进士题名遍,安用山人起水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