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回不见落银潢,余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従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游庐山山阳七咏 漱玉亭》是苏辙于宋代创作的一首山水诗。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回不见落银潢,
余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
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
接竹斋厨午饭香。
従此出山都不弃,
满田粳稻插新秧。
诗意:
诗人在庐山山阳游玩,看到山回曲折,水流湍急,景色美丽,但因山势回折,水流湍急,山水之间的回音和溅水声响起,让诗人感到眼花乱跳,耳朵嗡嗡作响。诗人扫视四周,看到珠玑般的水珠从高处溅落,落在空谷之中,形成美丽的景象。同时,雷电在空中交错,环绕在梁上,形成令人惊叹的景象。在山林间,诗人品尝到了甘甜的春茶和香饭,感受到了山林的宁静和美好。诗人表示,以后再出山游玩,也不会放弃这片美好的土地,而是愿意在这里劳作,种植粮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山阳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自然风光的生命力。苏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山水之间的相互映衬和交融,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感官的刻画,让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执着,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厚爱,也表达了对劳作的尊重和崇敬。整首诗以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交织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注和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
百人聚处小喧阗,析到秋毫似计然。见说天公还掠剩,鹄形怀宝度饥年。
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嗥。鸡先嗥,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层城迢递入云赊,处处春风面面花。长乐钟声催漏箭,新丰树色拥行车。妖姬舞榭留明月,贵主妆楼结绮霞。日莫芗尘连九陌,鸾舆传幸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