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南岳》

天作之山曷为哉,遥知阊阖正南开。
两川文武长江下,百粤车书五岭来。
柴望久为周堕典,牢愁多见楚遗才。
不知崧岱还何似,我欲将书寄雁回。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游南岳》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造的山岳何等壮丽,远远地知道阊阖大门敞开在南边。
两川的文武英才从长江下游而来,百粤的车马书信从五岭穿越而至。
柴望长久以来一直是周朝官员的典范,而忧愁则常伴楚国的才子。
不知道崧岱山如今还有何等模样,我希望把书信寄给南方的候鸟带回去。

诗意:
《游南岳》描绘了诗人对南岳衡山的游历和思考。诗人以壮丽的山岳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南方地域的向往和景致的赞美。他展示了地域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提及长江、两川和百粤,传达了南岳地区的繁荣和文化的辐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南方山岳的好奇,渴望通过书信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

赏析:
《游南岳》以山岳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地域文化,展示了南岳地区的壮丽和繁荣。诗人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勾勒出山川的雄伟和壮丽之感。他通过提及长江、两川和百粤,将南岳地区与周边地域联系起来,突显了地域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诗人对柴望和楚国才子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最后,诗人的心思转向了现实,他表达了对南方山岳崧岱的好奇和渴望,希望通过书信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地域文化为背景,融合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南岳地区的向往之情。

  • 《怀王道士》

    宣城王道士,爱着芰荷衣。一自清江别,三年白雁飞。酒徒随处有,沽客向来希最忆青城夜,狂歌不肯归。

  • 《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 《双头莲》

    触目庭台,当岁晚凋残,恁时方见。琼英细蕊,似美玉碾就,轻冰裁翦。暗想蜂蝶不知,有清香为援。深疑是,傅粉酡颜,何殊寿阳妆面。惟恐易落难留,仗何人巧把,名词褒羡。狂风横雨,枉堕落、细蕊纷纷千片。异日结实成阴,托称殊非浅。调鼎鼐,试作和羹,佳名方显。

  • 《由真隐至枕峰寺》

    南国清秋杪,长林翠霭重。嬾黄千顷稻,深碧万株榕。峡水风前急,方山雨后浓。征鞍何所憩,萧寺枕孤峰。

  • 《豫章行》

    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驶。一见尘波阻。临途引征思。双剑爱匣同。孤鸾悲影异。宴言诚易纂。清歌信难嗣。卧闻夕钟急。坐阅朝光亟。往欢坠壮心。来戚满衰志。殂芳无再馥。沦灰定还炽。夏台尚可忘。荣辱亦奚事。愧微旷士节。徒感鄙生饵。劳哉纳辰和。地远托声寄。

  • 《寄朱锡珪》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