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修行来,见山入骨贪。
自昔盛缁流,无处无精蓝。
大风起江头,吹我菊帽簪。
景物日自殊,登顿我所甘。
青红夕阳光,隐约埋空岚。
矮松冷尘屋,暗灯明破龛。
好月亦爱人,离云印寒潭。
诗壁不待题,禅偈不在谈。
还须蜕浮尘,投林结莎庵。
平安火一烽,愁可宽江南。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游盘塘山后废寺》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前生修行来,见山入骨贪。
在前世的修行中来到这里,看到山峦入骨的诱惑。
自昔盛缁流,无处无精蓝。
自古以来,寺庙里的僧人络绎不绝,到处都充满了虔诚的宗教氛围。
大风起江头,吹我菊帽簪。
江头起大风,吹散了我的菊花帽和发髻。
景物日自殊,登顿我所甘。
山水景色日渐变幻,我陶醉其中。
青红夕阳光,隐约埋空岚。
夕阳的光芒染上了青红之色,模糊地掩埋在空中的薄雾里。
矮松冷尘屋,暗灯明破龛。
矮小的松树在冷寂的废寺里,昏暗的灯光透过破碎的佛龛照亮一片。
好月亦爱人,离云印寒潭。
明亮的月光也喜欢人类,它的倒影映在寒冷的潭水中。
诗壁不待题,禅偈不在谈。
这里的诗墙没有被题写,禅宗的偈语也没有被传颂。
还须蜕浮尘,投林结莎庵。
我还需要摆脱尘世的纷扰,投身于林中,建造一座茅舍。
平安火一烽,愁可宽江南。
只要有一把点燃的火炬,内心的忧愁就能在江南的美景中得到宽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废寺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禅修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希望通过修行和禅宗的思维方式,摆脱纷扰的世俗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整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给人以思考和静心的空间。
浦口莲香夜不收。水边风里欲生秋。棹歌声细不惊鸥。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愁。可堪题叶寄东楼。
得汝相依若友朋,无端鸣啄顿伶俜。莫亲野水应生梦,几立斜阳不整翎。肩耸可齐工部瘦,神清犹逐楚臣醒。人言气习多濡染,却笑吾今鬓亦星。
山涵倒影新晴后,水漾圆花乍雨时。每到凭栏心似镜,细看无一不相宜。
泽国天低星斗泽,疾风吹波作山立。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通宵万窍无停声,平明更作春涛惊。青天东下日杲杲,风伯盛怒何当平。人言航河只一苇,咫尺犹须论万里。乃知世事不可期,指点舟人转船尾。常悲无梁越长川,我今操舟翻百难。平生所遇半如许,岂独此事堪长叹。
筼筜有利材,要自为本观。绿虬挟春怒,穴土气已完。达士审所施,穷士审所安。癯刘烛人镜,伪态了莫干。常吹嘘二余,传以摩云翰。大余携书来,一见意已殚。似为殊胜摇,胸中衮涛澜。皴肤褫厚袭,枵腹拾众残。那知世圃游,宇宙自尔宽。黄间跳镞易,省括眼要端。幸公调护之,无使
勿惊年齿迟,勿叹时节晚。寒松翳林麓,射干生陇坂。野蓬随飘飘,秋实缀纂纂。万物更盛衰,有益必有损。损益皆自然,曷增凫胫短。人为智虑役,白发安得免。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後世岂皆愚,计校徒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