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墅多幽赏,华轩曾共寻。
人闲聊载酒,台迥独披襟。
水落陂光淡,城当山气阴。
惟余桃李树,日觉翠蹊深。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游彭城公白莲庄》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墅多幽赏,华轩曾共寻。
人闲聊载酒,台迥独披襟。
水落陂光淡,城当山气阴。
惟余桃李树,日觉翠蹊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欧阳修游览彭城公白莲庄的情景。诗人感叹白莲庄的景色幽美,曾与友人一同探索过华轩等地。在闲暇之余,他们聊天品酒,而诗人独自站在高台上,披着衣襟,享受着宁静的时刻。水从陂塘中流过,光线变得柔和,城市被山峦环绕,气氛显得阴郁。只有桃李树依然繁茂,阳光透过树林,翠绿的小径显得更加深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彭城公白莲庄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白莲庄的幽美和宁静。他与友人一同游览,共同寻找美景,体现了友谊和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而诗人独自站在高台上,披着衣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心境。水流过陂塘,光线变得柔和,城市被山峦环绕,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了对比。最后,诗人提到桃李树,它们依然繁茂,阳光透过树林,翠绿的小径显得更加深邃,给人一种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普门以眼听,观音以耳观。谓得观听真,竟被耳眼瞒。瞎却观音耳,聋却普门眼。万法本来空,蒙头都不管。
帝里春深淑气迟,天街无路踏香泥。逢人客坐三分话,到处官衙一局棋。叔夜不堪徒自遣,马卿多病欲何之。归时若遇高阳侣,有酒如渑醉肯辞。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我来亦已幸,事贤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汤汤洪河,经启长源。赤无嘉木,挺生本根。大哉崇基,出乎庆门。发祥垂裕,永世贻孙。
春秋罢注直铜龙,旧宅嘉莲照水红。两处龟巢清露里,一时鱼跃翠茎东。同心表瑞荀池上,半面分妆乐镜中。应为临川多丽句,故持重艳向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