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逗苦雾,客鼻何酸辛。
山中气候异,初日如烛银。
田间石兽多,知是肉角麟。
古苔半皴腹,化作苍龟鳞。
两柱既岌页,众碑亦嶙峋。
幽涂得奇观,未敢辞埃尘。
连年抱离忧,百嗟亡一呻。
花委鬓毛晚,草夺袍色春。
愁中书椟失,梦里歌钟陈。
穷愁著文字,屡被同行嗔。
同行不相知,而况悠悠人。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栖霞四首》是宋代周文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破晓逗苦雾,
客鼻何酸辛。
山中气候异,
初日如烛银。
田间石兽多,
知是肉角麟。
古苔半皴腹,
化作苍龟鳞。
两柱既岌页,
众碑亦嶙峋。
幽涂得奇观,
未敢辞埃尘。
连年抱离忧,
百嗟亡一呻。
花委鬓毛晚,
草夺袍色春。
愁中书椟失,
梦里歌钟陈。
穷愁著文字,
屡被同行嗔。
同行不相知,
而况悠悠人。
译文:
黎明时分,雾气扰人,让游客的鼻子感到酸辛。
山中的气候与众不同,初升的太阳如同银烛一般明亮。
田野间有许多石头兽像,知道它们是肉角的麟。
古老的苔藓覆盖在它们半皴裂的腹部,形成苍龟鳞纹。
两根柱子挺立,许多碑文屹立不倒。
在幽深的溪涧中,发现了奇特的景观,我不敢离开尘埃之地。
经年累月承受着分离的忧伤,每百声叹息只有一声呻吟。
花已经枯萎,发白的鬓角,草夺去了袍服的春意。
忧愁之中,书橱中的书已失散,梦中唱着的钟声陈旧。
穷困中写作文字,屡次遭到同行的责备。
同行者互不了解,更何况这个世间繁华纷扰的人们呢。
诗意和赏析:
《游栖霞四首》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山间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通过描写山中的气候异样、石兽和苔藓的奇特之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奥妙。诗人的笔触细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透露了自己内心的忧伤和孤独。通过诗中的愁苦、失落和被同行嗔责等情感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不满,以及在文人士人中的孤独感。他感叹着同行者之间的陌生和疏远,进一步反映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处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困惑和孤独。诗词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技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交融,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得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启示和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周文璞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值得欣赏和思考的佳作。
制断任公子钓轮,波腾岳立几千寻。曾郎梦觉方惊险,撒手悬崖死却心。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响泉一派落天风,人在浮云柳絮中。亭午柴关犹未启,碧玲珑底拒霜红。
尽瘁年将久,公今始暂闲。事随忧共减,诗与酒俱还。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秋台风日迥,正好看前山。
忆昨陈平相,乡闾例荐延。蓬山渝奏墨,岩邑漫铨员。祠馆归求志,周行数选贤。那知终不偶,幕府遂终焉。
下轿浑将野店看,只惊脚底水声寒。不知竹外长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