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尽霜髭秃蝟髯,年来地阁不任尖。
芙蓉为惜斑斑鬓,着力风前压帽檐。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又三绝戏老友》是李新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主人公的沧桑之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摘尽霜髭秃蝟髯,
年来地阁不任尖。
芙蓉为惜斑斑鬓,
着力风前压帽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外貌的描写,展示了岁月的痕迹和主人公的老态。诗人用生动的形象语言描述了主人公的胡须已被霜雪覆盖,颜色变白,头发稀疏,不再尖利。主人公的斑斑白发被比作芙蓉花,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主人公年华渐逝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描写了主人公在风中努力压低帽檐,显露出他对年岁的无奈与顺从。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通过对主人公的外貌特征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老去的接受态度。整首诗以素雅的笔触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怀和对生命的深思。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体味到岁月带来的沧桑和无奈,唤起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和珍惜当下的意识。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