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尤尚书挽诗》

今岁何迁次,乾坤失巨人。
老生啼坏木,后学叹迷律。
四海人才谱,三朝礼乐臣。
并将文献去,谁与觉斯民。

作者介绍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尤尚书挽诗》是宋代文人项安世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忧虑和感叹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今岁何迁次,乾坤失巨人。
老生啼坏木,后学叹迷律。
四海人才谱,三朝礼乐臣。
并将文献去,谁与觉斯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时代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巨人的消失、老生的啼鸣、后学对迷失的律法的叹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失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乾坤失巨人”,暗指时代中杰出的人才逐渐凋零,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这种巨人的缺失使得社会变得虚弱和不稳定。

接着,诗中描述了“老生啼坏木”,老生是戏曲中的老角色扮演者,啼鸣则暗喻了老生对失去光辉岁月的悲伤和无奈。这种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

诗词的下一句“后学叹迷律”则表达了后来者对迷失了传统律法和规范的感叹。这可能指的是对礼乐制度的衰退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忧虑。

接着,诗中提到“四海人才谱,三朝礼乐臣”,强调了人才和礼乐制度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士人才华的期望和对礼乐文化的向往。

最后一句“并将文献去,谁与觉斯民”表达了作者对于文献遗失和文化传承的担忧。文献的流失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历史和传统的了解,也使得社会无法从中汲取智慧和教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困境和文化危机的忧虑之情。同时,它也提醒人们珍惜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以期望能够唤起社会的觉醒和改变。

  • 《雨中花》

    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

  • 《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

    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脉。益郁乍怡融,凝严忽颓坼。梅颣暖眠酣,风绪和无力。凫浴涨汪汪,雏娇村幂幂。落日美楼台,轻烟饰阡陌。潋绿古津远,积润苔基释。孰谓汉陵人,来作江汀客。载笔念无能,捧筹惭所画。任辔偶追闲,逢幽果遭适。僧语淡如云,尘事繁堪织。今古几辈人,而我

  • 《金谷园》

    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尽,爱妾坠楼何足言。

  • 《蝶恋花》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 《送汪庄仲赴江东仓幕强仲荆门签判》

    不见适斋老,于今三四秋。弟兄登宦路,亲党驻行舟。老病无诗思,衰怀重别愁。外家门户盛,勉力绍箕裘。

  • 《喜监簿得陶山舜田》

    耕隐山中久卜邻,爱奇不厌买山勤。重华事往人何在,万古春深鸟自耘。间拂岩花问陵谷,独悬茅屋管烟云。满林剡竹供挥洒,天寿斯文正属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