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
僧绍昔捨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賸作摄山诗。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叶清臣与叶梦得(1077~1148)之关系,在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自称叶清臣为曾叔祖。此可从另书《叶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佐证:
叶逵(赠刑部侍郎)~叶元辅~叶 纲~叶羲叟~叶 助~叶梦得~。
叶逵(赠刑部侍郎)~叶元参~叶清臣~叶增叟~叶 虑~叶梦庚~。
注:羲叟,有的书作义叟(可能因义的繁体义形似致误)。叶虑,有的书作叶摅。
《游摄山栖霞寺》是宋代叶清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
僧绍昔舍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赠作摄山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叶清臣游历摄山栖霞寺的情景。作者在东北地区的仙峰上,看到了茂盛的灵草。诗中提到了一位僧人,他曾经放弃了家宅,一直在此地刻碑。高远的风景使人感到遥远而神秘,废弃的建筑也显得陈旧而缓慢。清澈的泉水流过白色的石头,蒙上了紫色的雾气,形成了幽静的景象。松树和藤萝静静地生长着,猿猴和鸟类自由自在地追随着。有些游人偶尔会来这里参观,但隐居的人却无法预料到他们的到来。作者将支郎的清廉和崇高品德与自己进行了对比,支郎在千里孤云中翱翔。作者观赏古代的文物,寻找幽静之处,追求翠微之美。尽管作者受到荷戟的守护,但他还是违背了夜晚出行的规定,写下了这首《游摄山栖霞寺》诗。最后,作者表示要凭借老师的指点,进一步探访这里的历史痕迹,并将这首诗献给摄山。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摄山栖霞寺的景色和氛围。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如仙峰、灵草、清泉和石头,以及松树、藤萝、猿猴和鸟类,诗人创造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古代文物的观赏和对幽静之地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美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比自己和支郎的境遇,展现了自己的不满和追求。整首诗音调平和,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思想感悟,诗人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这首诗充满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山水的领悟,展现了叶清臣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整首诗充满了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山水的领悟,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佳作。
石濑光洄洄,沙步平侹侹。枫林名一社,春汲共寒影。藩篱曲相通,窈窕花竹静。兹焉自足乐,未觉丘园迥。令尹虽无恩,黠吏幸先屏。叭当谨时候,田庐日三省。骄儿休马足,高廪付牛领。无人横催租,烹鲜会同井。
今朝九月初一,打板普请坐禅。第一切忌瞎睡,直下猛烈为先。忽然爆破漆桶,豁如云散秋天。劈脊棒,迸胸拳,昼夜方才不可眠。虚空消殒更消殒,透过威音未朕前。咦,栗棘金圈恣交衮,凯歌高贺彻风颠。
海上一为别,沧桑已万重。落花浮世劫,流水故人踪。星界微尘里,吾生弹指中。棋卿今尚在,能否此心同。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画屏深掩瑞云光,罗绮花飞白玉堂。银榼酒倾鱼尾倒,金炉灰满鸭心香。轻摇绿水青蛾敛,乱触红丝皓腕狂。今日恩荣许同听,不辞沈醉一千觞。
筠袁赣吉,脑后插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