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壑萦纡碍去舟,石门雄峭未曾游。
云深飞瀑自成雨,洞辟双扉最上头。
紫府丹台疑有路,碧岩红树饱经秋。
追怀颜谢当年兴,坐听猿吟和四愁。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石门洞》是宋代诗人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壑纡回阻舟行,石门峻峭未曾游。云深瀑布悬如雨,洞口双扉上最头。紫府丹台或有径,碧岩红树已经秋。追念颜谢兴时事,坐听猿吟与四愁。
诗意:
《游石门洞》描绘了诗人游历的景象。溪流弯曲回旋,阻碍着船只前行,高耸的石门从未被探索过。云雾笼罩下,瀑布如同飞雨一般,洞口的门扉高悬。深入洞中,或许会通向紫府丹台的路径,碧岩上的红树已被秋风吹拂。诗人追忆起颜延之和谢朓的兴盛时光,坐听猿猴的吟唱,与内心的四种愁绪相伴。
赏析:
《游石门洞》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溪流蜿蜒曲折,阻碍了船只前行,石门高耸而险峻,给人一种探险未果的感觉。云雾弥漫之中,瀑布如雨悬挂,洞口的门扉高悬,展现出神秘而壮观的景象。诗中出现的紫府丹台和碧岩红树,更增添了诗篇的诗意和奇幻感。诗人通过景物的描绘,唤起了对过去兴盛时光的怀念,坐听猿猴的吟唱,与内心的四种愁绪相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思考的环境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有现实感又有超脱感的氛围。读者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
朝暗杖马夕笺天,汉事于今已几年。一片孤忠应尚在,定须耿耿斗牛边。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