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有所叹五首》

饥儿无食偷邻桑,主人杀儿尸道傍。
母兄知儿死不直,行哭吞声空叹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
何为以身邀所轻。
没身毫厘易其死,世上谁非窃桑子。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有所叹五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饥儿无食偷邻桑,
主人杀儿尸道傍。
母兄知儿死不直,
行哭吞声空叹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
何为以身邀所轻。
没身毫厘易其死,
世上谁非窃桑子。

中文译文:
饥饿的孩子无食可得,偷偷摘取邻居的桑叶,
主人杀死孩子,尸体就在路边。
母亲和兄长得知孩子的死不敢直接表达悲痛,
行走时哭泣,咽声空空地叹息。

生命对于桑叶来说也容易明了,
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一点点生命易于丧失,
世上又有谁不是为了窃取桑叶而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饥饿的孩子偷取桑叶为背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诗中描述了一个饥饿的孩子为了填饱肚子而偷取邻居的桑叶,结果被主人杀害。诗人通过描写母亲和兄长的悲痛,以及行走时的哭泣和叹息,表达了对这种悲剧的无奈和痛心。

诗人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扭曲。他认为,生命对于桑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为了一点点桑叶而冒险牺牲生命是不值得的。他质问为什么有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去偷取桑叶,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整首诗词通过对饥饿孩子的悲剧命运的描写,以及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它呼唤人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贫困,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生命,追求更高尚的价值。

  • 《渔家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幸有崔公入药镜。如究竟。全真固蒂归根静。主客内明方外应。灵台粲发天光莹。两个壶中一片景。急修省。莫待临渴去掘井。

  • 《途中寒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

    从知东甸尉,铨注似恩除。带土移嵩术,和泉送尹鱼。印床寒鹭宿,壁记醉僧书。堂下诸昆在,无妨候起居。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湛》

    下车父母国,自重岂其轻。谓我诈为善,何忧被此名。

  • 《七贤庙》

    常慕晋高士,放心日沈冥。湛然对一壶,土木为我形。下马访陈迹,披榛诣荒庭。相看两不言,犹谓醉未醒。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同心不共世,空见藓门青。

  •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