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五言》

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又五言》是一首宋代苏颂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

诗词中的"道卷门常静,心间眼倦开"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思考的状态。"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法则和真理,"卷门常静"则意味着心灵的静谧。"心间眼倦开"则是指内心的眼睛疲倦地打开,表明诗人希望能够洞察世间的变化和真相。

"忽闻宾榻扫,为喜使车来"传达了一种喜悦和欢迎的心情。宾榻的扫除意味着客人的到来,而"使车来"则表示为了表示喜悦而派遣车辆迎接。

"世事浮云过,时光暮雪催"描绘了世事的瞬息万变和时光的流逝。"浮云过"意味着世间的事物如云彩般飘忽不定,而"时光暮雪催"则比喻岁月像傍晚的雪一样匆匆而过。

"放怀何所係,卒岁自游哉"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放怀何所係"意味着不再困扰于世事,不再受制于束缚,而"卒岁自游哉"则表示在岁月的流转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这首诗词通过对宇宙、心灵、喜悦、变化和自由的描绘,展示了苏颂豁达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世间万象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觉,让读者得到一份思考和启发。

  •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暂至朝真主,却思归旧峰。只依三事布,唯有一枝筇。月上当孤室,风生自古松。阴功从此满,何处觅遗踪。

  • 《玉烛新(梨花)》

    梨花寒食后。被丽日和风,一时开就。濛濛雨歇,香犹嫩、渐觉芳心彰漏。墙头月下,似旧日莺莺相候。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风流出浴杨妃,向海上何人,更询安否。百花任斗。应粉艳、未减杏粗梅瘦。肤丰肉秀。□可与群芳推首。□方待、酣饮花前,轻歌缓奏。

  •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 《登乐游庙作》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 《寄程教授士廓》

    去年同宴小重阳,香雾霏霏橘半黄。楚尾吴头双妙丽,茱枝菊蕊总芬芳。十分满釂白衣酒,两袖浓携燕寝香。回首只今如梦寐,暮云烟浪正微茫。

  • 《观澜阁》

    先生高阁水之滨,一秃翁从众主人。欲说观澜先自愧,况逢收潦更难陈。霜余过濑声逾急,日落浮霞景转新。千里迢迢春不断,陶潜曾点是知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