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薄湍流漾翠岑,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多少游人浪苦心。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武夷山》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游览武夷山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仙境般美景的向往和对修身养性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回薄湍流漾翠岑,
夷犹一舸纵幽寻。
幔亭落日笙箫远,
毛竹连云洞府深。
似有碧鸡翔木杪,
谁将丹鹤写岩阴。
神仙可学非身外,
多少游人浪苦心。
诗词的诗意是歌颂武夷山的美丽景色,并表达游人对于神仙境地的渴望。通过描写薄湍流动的山泉和翠绿的山巅,诗人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将武夷山比作一艘小船,游人如同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幽静的景致。
诗词中的幔亭、落日以及笙箫的声音,将诗人引入一个遥远的世界。毛竹连绵,云雾弥漫,使得洞府深处的景象更加神秘。诗中还出现了碧鸡翔飞的景象,让人产生想象,好像有仙禽在树梢飞舞。而提及丹鹤,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修炼道德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成为神仙并非外在的事物可以学习,而是需要内心的修炼。这里提到了许多游人浪费心思追求神仙境地,暗示了人们在追求远离尘世的美好时,常常经历种种困苦。
整首诗词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武夷山的美景和人们对于神仙境地的渴望。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思考和思索。
道人生长清淮西,地荒战血孤鬼啼。饱知浊世一朝菌,摆落羁馽全天倪。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我来欣逢大条左,握手便许论刀圭。蕊珠七言素探讨,敷析秘奥开群迷。绵绵玄牝斡两曜,夜半虚室腾虹霓。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坳堂烛暗坐顷刻,石头路净缘高低。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吏隐清风几百年,长松修竹满坛前。汉皇若听三书谏,未必先生便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