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有山来几许年,
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
定在包牺八卦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辛弃疾游历武夷山的经历和感受。他说自己已经来到武夷山多年了,山上的景色千奇百怪,但依然保持着原貌。他向住在山上精舍的晦翁先生请教,想要了解山中的奇闻异事,并且决定在包牺八卦前做出决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武夷山的喜爱和对晦翁先生的尊敬。诗中的"自有山来几许年"表明辛弃疾对武夷山有着长久的熟悉和亲近之感。"千奇万怪只依然"描绘了山上壮丽奇特的景色,表现出辛弃疾对自然景观的赞叹。"试从精舍先生问"表明辛弃疾愿意向晦翁请教,体现了他对晦翁先生的尊重和崇敬。"定在包牺八卦前"意味着他在得到晦翁先生的指导后,会在做出决策之前先进行深思熟虑。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情感真挚,表达了辛弃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晦翁先生的敬重。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对智者晦翁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是辛弃疾优美诗词创作的典范之作。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