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又一绝》

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
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宋代邵雍创作的诗词《又一绝》。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又一绝》

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
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

诗词的中文译文:

手足之间的恩情深厚,笛箫的欢乐久长。
要懂得何处能够忘怀,坟墓的草木荒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手足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欢乐的追求,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忘却。

首句"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描绘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手足之间的亲情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代表了家庭和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埙和篪是两种古代的吹奏乐器,象征着欢乐和音乐的长久存在,表达了作者对快乐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接着的两句"要知能忘处,坟草两荒凉"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告诫人们要懂得何处能够忘怀,即要明白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可以放下的,不要被过去的不如意所困扰。最后一句提到坟墓的草木荒凉,暗示人生的短暂和人们离世后的寂寥。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体察生命的脆弱和有限。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通过对亲情、欢乐和时光的描绘,邵雍深刻地展示了生命的矛盾和无常。这首诗词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对待人生的变迁和离别保持一种豁达的态度。

  •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乃几父旧治之地》

    呼船凌大河,驱马踏平沙。道傍开新邑,千户有生涯。四衢平且直,绿槐阴县衙。问谁作此邑,耆旧对予嗟。前日耿令君,迁民出坳窊。始迁民怀土,异端极纷拿。既迁人气和,草木茂萌芽。桃李虽不言,春风满城花。陵陂青青麦,烟雨润桑麻。自非耿令君,大泽荒蒹葭。白头晏起饭,襁褓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合虚空而无欠无余,混万象而成团成块。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

  •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野花》

    喧喧桃李蹊,何妨笑幽草。但愿保天真,徐花春风老。

  • 《句》

    已信此心安此命。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 《和吴冲卿元会》

    千官车马阊阖来,昼漏始上阊阖开。峨峨左右升龙进,昨夜雪飞云作堆。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回。黄锺一奏宝扇掩,玳帘卷起香雾排。鸣梢未尽霹雳响,翠辇已退黄金阶。圣人端冕御法座,大乐旅作声和谐。群公拚蹈丹墀下,尚书奏瑞四夷怀。乘舆却入更衣合,通天绛袍升玉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